全球热门:残酷的股市,成长股往往沦为炮灰
2023-04-16 09:25:21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这周投资惨淡,得益于中国平安和腾讯的大跌,本周喜录亏损约30万。实盘账户如下:
今天新增资金8000元,全部买进长江电力,买进后,喜迎被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和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市场规模和公司盈利的关系。
为什么聊这个问题呢?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做投资的时候喜欢讲述场面恢弘的话,行业规模多大多大,行业增速多快多快,从而得出行业某个公司的投资价值。
这里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十几万亿市场规模,行业又死了很多企业,幸存者们不应该赚大钱吗?
这里有一个反例:装修市场、生鲜市场,都是市场规模极大的行业,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很能赚钱的公司?
我们对小麦、大米都是刚需啊,市场又很大,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很能赚钱的公司?
再反过来想,当初房地产行业规模17万亿的时候,赚钱的房地产公司都不多,他们为什么不能赚钱?到行业规模10万亿出头的时候,当时让它们不赚钱的因素消失了吗?
只研究行业规模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能不能赚钱,还要看行业的门槛、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等等,其实一般类型的企业,我们用五力分析模型就可以了,再结合财务报表互相印证。
企业的盈利能力当然和行业规模有关系,但行业规模只是企业盈利能力因子之一,企业的盈利能力归根到底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决定盈利能力直接因素是产品,背后的企业的治理结构、资产结构、管理能力等等。
说完行业的规模,再说说行业的增速,最近这六七年来,A股特别喜欢增速,增速高就是好公司,就大大有赏,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曾经有粉丝问我,为什么中国平安的互联网保险不去支付宝和微信上卖?
我说我们开一家公司的目的是赚钱还是卖产品?他说赚钱啊。
那我问你,在支付宝上面卖保险如果不赚钱,但是销量很高,这个生意还做不做?
如果把做生意的目的从赚更多的钱,赚更久的钱变成卖更多的产品,增速更高的收入,那么一定会走向自我毁灭。
除此之外,增速还会对企业的生态造成重大影响。
比如一个行业规模100亿,公司甲占比60%份额,公司乙和丙占据40%份额,三家生意稳定,因为行业有规模优势,甲的规模最大,成本最低,赚钱超额收益,但是也不能扩张,再扩张带来的边际收益为负数,所以甲就保持60%的市场份额,印钞机功率最高。乙和丙赚取一般性收益。行业门槛很高,三家公司通力合作,大家稳稳赚钱。
现在市场来风了,市场规模急剧扩大,行业规模到了1000亿,原有的外部资本开始进入,而甲占据了60亿的最佳市场规模,无法扩大,扩大带来的是负的边际收益。这意味着生意做到100亿的时候,赚的钱还不如60亿。
如果甲选择不扩张,那么市场将会出现16家市场规模为60亿的公司,且到时候这16家概率出现价格战,大家一起死。
如果甲选择扩张,这意味着赚钱还不如之前,而且会面临扩张过程中的风险,而且新的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下来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公司甲能不能活下来都是未知数。
在行业扩大十倍的过程中,资金、人才、技术等各项资源涌进来,带来的极可能是对股东价值的毁灭。
作为一名投资者,我们关注市场规模和市场增速,这当然没问题,但是绝对不要由此得出投资的结论,那就错大发了。
最后说几个事情。
1、中国建材发布一季报盈利预警,以及亏损5.5亿,而2022年一季报盈利18亿,主要原因是水泥、混凝土和玻璃纤维供大于求,销售价格下降,但是成本居高不下。
在以上的水泥周期中,需求端持续上涨,周期主要是因为供给的周期性变化,但是在未来的展望中,房地产+基金的模式有可能在需求端难以为继,如果在供给端不出现大规模出清,则企业盈利艰难。
这一波水泥周期要谨慎再谨慎。
2、海康威视公告,一季度净利润18.11亿元,同比下降20.69%;2022年净利润128.4亿元,同比下降23.59%,拟10派7元。
这样算股息率为1.58%。
去年冯柳投资海康威视被套,很多人嘲笑,这一波海康威视暴涨,应该是赚了很多钱,估计又成为大佬的经典名作。但是冯柳去年的时候能不能预测到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度下滑?去年能不能预测到大A股会猛炒一波人工智能?
和水泥的逻辑相近,我觉得海康威视未来增长的空间是没有打开的。
3、据《香港经济日报》4月13日消息,港元汇价持续触及7.85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今晨公布,根据联汇机制,承接90.51亿港元沽盘(卖盘),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将于4月14日跌至571.64亿港元。自2022年5月12日凌晨起,香港金管局已46度接钱,累计2811.35亿港元。
这意味着因美联储加息,资金持续流出香港。前段时间因为瑞银和硅谷银行事件,各种炒作资金大规模流入香港,导致银行周末加班去数钱存钱,现在看就是个寂寞。
可惜这样毫无依据的大规模虚假消息,也没人管。
4、2023年4月11日,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税金融研究处先后赴贵阳贵安、遵义、毕节、六盘水等地开展了化解贵州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专题调研。
调研发现,债务问题已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重大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受制于财力水平有限,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仅依靠自身能力已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简单说,贵州地方政府化债仅靠自身能力已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我觉得贵州可能只是地产+基建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代表,这种负债驱动,生产驱动的经济因为发展的低效率,产能无法有效被需求消化的模式,结局是必然的。
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样的?传统行业的出路在哪里?怎么做好投资,值得思考啊@雪球达人秀@今日话题$海康威视(SZ002415)$$中国建材(03323)$$伊利股份(SH600887)$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无中生有做3D”——游戏行业的AI革命:天天观察
- 全球热门:残酷的股市,成长股往往沦为炮灰
- 预测2026年的长江电力和中国神华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会见印度尼西亚财长英卓华:全球滚动
- 中国罐头热销全球!全球25%罐头由我国生产
- 特斯拉开启价格战?马斯克否认:只为覆盖更多消费者
- 信息:中国研制的全球首个11价HPV疫苗来了!临床三期已完成入组
- 中宠股份与分众传媒战略合作正式签约_每日播报
- 中超首轮武汉三镇0比2告负
- 广晟有色:喻鸿带队拜访科研、技术合作单位 环球观天下
- 亨通研发国内首台套供电抢修应急装置顺利投运:环球速读
- 首钢股份:重点工程投产暨取向软磁材料全球首发仪式将举行
- 又要辞职炒股
- 焦点精选!我们曾跌落山谷,也将踏足山巅。
- 华东医药医美利润跑哪去了|世界讯息
- 康达新材转型第三年——含苞待放 全球焦点
- 阿盟将于16日举行紧急会议讨论苏丹局势
- 全球关注:卖方修辞VS胡总语录
- 又到白酒暴跌时
- 我的银行投资组合(二)|环球快资讯
- 国家强大了对你到底有啥好处:当前信息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放贷标准
- 这就是信心|喜——“朋友圈”越来越广-天天播资讯
- 诺基亚正式发布全新入门机型诺基亚2.3 搭载Android One
- 荣获“河南省省长质量奖”,仰韶交出“高质量”答卷!
- Ai和新能源
- 转:两万亿外储“消失”之谜?
- 【焦点热闻】可转债高估了吗?
- 广誉远两家精品店、国医馆即将开业
- 海康威视:二季度国内增长情况较好,多模态大模型已在我们的AI开放平台上上线 独家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中国罐头热销全球!全球25%罐头由我国生产

特斯拉开启价格战?马斯克否认:只为覆盖更多消费者

信息:中国研制的全球首个11价HPV疫苗来了!临床三期已完成入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