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买腾讯的人是被过去的辉煌给骗了?
2023-03-13 10:22:59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本文语音版
每到腾讯有所调整的时候,总会出现一种质疑,现在投资腾讯的人,是不是被腾讯过去的辉煌给骗了,因此盲目的认为腾讯还能和过去一样赚很多钱。
实际上腾讯未来还能不能赚钱,赚更多钱,不是靠盲目的乐观,也不是因为每次下跌时的悲观,而是企业商业模式的供需决定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供应端,企业护城河是否还在?未来能否不仅不被竞争者抢占份额,甚至还能蚕食一些竞争对手的市场?
需求端,需求是否足够,能否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增长空间?
腾讯从底部一路上涨了一倍多,有个20~30%的调整我觉得很正常。
持有腾讯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是腾讯带来的焦虑,但实际上焦虑的根源往往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并没有详细的思考过买入和获利的逻辑,亦或者虽然表面上找了一些逻辑,但实际上买入那一刻更多是因为觉得很多人都买了、最近趋势不错等原因。
第二、期待和现实的不匹配,一旦他一段时间表现好,预期就变成了他应该一直涨,而实际的情况是大的上涨波段,很少有不经过调整就完成的。
那么今天就来梳理一下我对腾讯几个核心业务的看法,以及我投资腾讯的逻辑,给大家做个参考。
1
游戏业务
大多行业发展到最后,可能就剩下两三家巨头。
但在游戏这个领域不可能。
因为这是一个拼创意的行业,所以他是没办法只靠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规模优势,消灭所有竞争对手的。
作为一个游戏玩家,一些大作我会觉得很好玩,一些一两个人开发有创意的独立游戏,我也能玩的乐此不疲。
而在玩家方面,每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我玩了这些小众游戏,就会没时间玩其他游戏。
因此对于腾讯的游戏业务,大多数人担心的一点是,如果王者、和平精英这些王牌游戏不火了呢?
游戏领域哪种公司稳赚不赔,我认为是steam这样的游戏平台,我有流量,你有创意,无论谁表现更好平台都能分一杯羹。
steam创立于2003年,到2021年登上该平台的游戏数量就有超万款,2022年上半年Steam游戏营收达31亿美元。
steam平台上相对来说单机联机游戏较多,腾讯也曾想在wegame上发力,完美也代理了steam的国内版本,但是由于审核机制,显然没啥竞争优势。
腾讯有巨大的自身流量,这是其他国内游戏公司不能比的。
随着去年底恢复了海外版号。以往那个,优秀网游进入国内,找腾讯基本是最优选的模式又回来了。
去年底至今,腾讯有几款海外大作纷纷过审,《无畏契约》,《宝可梦大集结》《失落的方舟》等,
至少这三款游戏,都是经过海外市场印证个顶个的强,有人觉得宝可梦有IP,有人觉得无畏契约有拳头做电竞的基因,对失落的方舟相对大家关注度低一点,但我认为《失落的方舟》极大概率也会表现很不错。
国内很多很多年没有优秀的mmorpg端游了,加上魔兽停服后大批无家可归的艾泽拉斯勇士,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失落的方舟》成功的概率。
如果说过去几年,海外版号停发,韩游禁止入内,让腾讯游戏业务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那么当下腾讯的游戏业务又回到了两条腿走路的状态,除了自身游戏开发外,只要有好游戏,只要他来国内,不说都找腾讯代理吧,至少腾讯是可以拿到一些不错的。
所以我对腾讯游戏的赚钱能力是比较放心的。
腾讯海外扩张这些咱把它当做意外之喜,毕竟在海外腾讯少了流量加持,优势减弱了不少。
但有两个方面,我认为是大概率确定的现实,一个是消费群体增加,一个是消费能力增加。
游戏是一代人娱乐方式的改变,在我父母那个时代,30多岁玩游戏的人很少,他们不是不娱乐,而是他们的娱乐方式是打牌、打麻将、喝酒、打台球之类的。等游戏开始普及,他们已经过了接受新鲜事物的年纪。
黑白现在30多岁,身边同龄玩游戏的人是很多的。
当游戏成为我们这批80后的娱乐方式之一,随着我们岁数不断增加也会不断填补市场空白,我们30岁的时候填补了游戏市场30岁人群的空白,40岁的时候也会填补40岁游戏市场的空白。游戏玩家的群体起码未来10年还是会增长的。
长期看我们收入不断增加的空间还是挺大的,随着我们收入的增长对于游戏的消费能力肯定也会提升。
在黑白小时候很多海外游戏都没中文,有也顶多是繁体中文。
为啥国内这么大的市场不出中文,因为咱们都只玩盗版。
而随着消费收入的提升,买正版的人越来越多了,中文版是游戏的标配,甚至一些大作也开始了中文配音。
假设我们永远只拿10%的工资玩游戏,只要经济还发展,收入还提升,同样比例的支出,实际金额就会越来越多。
2
互联网广告业务
近两年腾讯影响最大的是广告业务,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三个问题搞明白。
换句话说,你认为经济还能恢复吗?
我认为是没什么问题的,随着经济恢复广告需求再次回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即使广告恢复这钱腾讯就一定能赚到吗?那么我们来看剩下的两个问题。
至少在我个人的认知中,没发现有什么新的传媒载体来替代互联网广告的需求。
我认为当下的腾讯和两年前的流量能力并没有什么减弱,并且相比两年前还多了一个逐步商业化的视频号。
过去两年广告需求减弱这是公认的事实,并不是腾讯一家过去两年广告需求下降。腾讯本身的流量优势也没有改变。
3
泼盆冷水及云服务
虽然我投资腾讯的仓位比较重,但也清晰的认识到了一点,互联网企业服务个人的增长空间是越来越小的,高速成长期已经过去。
互联网行业之前的三个主要增长来源。
用户数量、用户的使用时长、用户的消费能力。
我认为这三点当下都到了一个很难大幅提升的阶段。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手机上多久没有现象级的app了?
越来越多的需求被实现,也意味着越来越难找到有大众统一需求的地方。
这方面阿里当下做的最好,腾讯也具备一定得优势。
去年腾讯宣布自家所有业务都上腾讯自己的云服务,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实力展示和宣传。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280.2亿元,增速为45.4%。
而当下除了政务、金融,互联网等热门行业外,很多传统行业也在逐步上云但比例还很低。
从上云率来看:
第一个特征是,民企比国企比例高,民企更注重效率,国企更注重稳定。
第二个特征是,一线城市远远高于三四线城市。
4
最后看法
如《新年第一篇,聊聊持仓的第一目标》一文所说,虽然我重仓腾讯,但我也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期待,我的目标很简单,第一目标腾讯重回利润巅峰,第二目标,能保持一个稳步增长即可。
腾讯2021年的净利润是2248亿,但这里面有视同处置京东集团股份带来的收益人民币782亿元。
之前分京东、今年分美团,虽然腾讯还有不少企业可以分,但这个我把他当成意外之喜。
我们先来考虑一下最容易达到的部分。
第一目标把它放在恢复到2020年1600亿的净利润,我认为是没什么问题的。
原因如上,我认为,腾讯的核心业务,游戏、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包括云服务)相比两年前并没有减弱,所以随着经济恢复收入恢复至两年前,我认为这个目标是是不难实现的。
1600亿净利润按当前的汇率是1800亿港币。
一个解除了政策危机、业绩危机、中概退市危机的腾讯恢复常态25PE左右的估值,我认为也是比较容易达到。
25PE估值,对应1800港币利润,市值是4.5万亿港币,对应当前股本,是470港币。
再悲观点,20PE估值,对应1800港币利润,市值是3.6万亿,他也值个380港币左右。
这部分收益我认为是足够确定的,而未来的第二阶段业绩增长的收益,主要来自云服务的巨大市场,以及游戏和广告业务的稳步增长,腾讯未来保持一个10%以上的利润增长,我觉得难度不大。
当然有人认为经济很难更好,亦或者互联网或者腾讯的流量地位变了,那看空腾讯也很正常。
投资这事都是基于当下判断未来,为自己的认知买单,对可能的误判最好准备,就是这样。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当下买腾讯的人是被过去的辉煌给骗了?
- 投资絮语(86)长线要比短线难
- 《进阶吧!投资者》第二十四话明日9点半,精彩继续!-每日讯息
- 遮羞布被撕开,5G把消费者当傻子,这已成为5G发展的最大障碍
- 硅谷银行破产!新的黑天鹅?
- 投资皇台酒的逻辑
- 环球快报:雪球资管月度观点 | 静待迷雾散尽,短期扰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 【世界报资讯】中疾控公布流感病毒阳性率:41.6%
- 每日快讯!李大霄:美硅谷银行13日可提款危机暂缓 A股港股有望迎来强烈反弹
- 今日沪深港通标的迎最大规模扩容,资本市场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迈出新步伐-天天时讯
- 苹果公司CEO库克减薪40%:全球观焦点
- 中信期货:国内社融高增支持经济恢复,硅谷银行危机抑制风险偏好|全球动态
- 【聚看点】两会声音丨代表委员聊收获 坚定信心再出发
- 天天头条:180度大转弯?传美国监管机构将对硅谷银行所有存款托底
- 中金:本轮周期的锂价上涨已经进入尾声|即时焦点
- 九安医疗:公司在硅谷银行的存款金额占公司现金类资产及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约5%
- 硅谷银行破产,对A股有何影响?机构火线解读
- 文旅部发布第二批恢复出境团队游国家名单|当前速看
- 华泰柏瑞 董辰:美人已丰润,灵动可如昔?
- 中央网信办部署“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 美财长称暂不考虑大规模救助硅谷银行
- 沪深港通标的大扩容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再进阶
- 股东增持H股+公司回购A股 券商板块估值有望持续提升
- 资本市场赋能 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_焦点热讯
- 世界微资讯!外围扰动对A股制约有限 一季报绩优方向值得关注
- 焦点要闻:硅谷银行风险蔓延 多家知名机构受波及
- 当前关注:海通证券:目前看硅谷银行事件相关风险或可控
- 环球速递!云顶新耀:硅谷银行被接管不会对公司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 每日速递:嘉和生物:公司硅谷银行账户仅有少量现金结余且在承保金额内
- 文心一言以及光储|世界快报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硅谷银行破产!新的黑天鹅?

投资皇台酒的逻辑

环球快报:雪球资管月度观点 | 静待迷雾散尽,短期扰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