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的新阶段 天天要闻
2023-02-02 19:33:03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新英格兰文章最后一段翻译,这不仅是对美国,同样适合中国: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一个未来:SARS-CoV-2不会消失,正在威胁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福祉。必须承认,面对病毒,我们当下的处境比过去三年任何时候(对于美国)都要好,事实上许多人认为大流行已经过去了。这一现实要求我们避免危言耸听,提供有效和可行的应对方案,面对一个全新、非紧急的大流行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制定我们的政策、计划和相关信息,以及谁来传递信息,一如既往地重要。
其它透露的信息,挺有价值,请参考最末全文电脑翻译版。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插播一点文字:
有人@幽州财主问我对新英格兰2月2日关于116的新文章怎么看,我扫了一眼,没什么新东西,重新组织了一下,加了几个更简单的图,一个视频(视频浅显易懂,可以看看),对读者进行推介而已。这个只能说明,人家真的是很关心或者说看好这个药物。我早就说过,VV116在海外的接受度很高的,但君实不向FDA递材料我是真不理解,难道就指着辉瑞合作?合作就不能交自己的材料了?万一合作不成时间也耽误了,算谁的?国内上市也慢,同时批准,先声都开始铺货了,君实还在当鸵鸟。我对药满意,同时对后续的临床继续保持期待,对君实生物管理层的执行力的确是没有一点信任了,我没有内幕消息,真的觉得背后有很多故事,但是我也不想听了。多的不喷了,反正没多少了,新冠板块也不参与了,极端点,中国医药这块,都不太想参与个股了,买点ETF也不错。
关于已上市药物的药效,大家可以参见新冠口服药药物推荐顺序20230131,后续我会保持持续更新。另外最近的一些资料,先诺欣应该是Paxlovid的me worse版本,看样子也不挑战预防重症的终点了,那就这样吧:“效果差一点,剂量大成本高而且肝肾功能影响可能大一点,改造对毒理有没有影响未知,不过问题应该不大”。出海肯定是没人要的,国内打Paxlovid的旗号应该有一定市场。当成感冒药有点过分,给高危人群吃吃也挺好的,能缓解症状也不错。
插一句,最近依然推送的几篇文献,也看到了即使是部分新冠轻症康复患者中,病毒在体内部分部位的持续存在,他们导致的持续炎症反应,可能是long covid的直接原因。当然国内所有的药物都可以说,我能杀病毒,所以可以缓解long covid。但实际情况是,能缓解症状的不一定能预防重症/死亡,比如莫匹拉韦等大部分抗病毒药物,预防长新冠同理。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药物主要在呼吸道分布,它能缓解呼吸道症状,凭啥能消灭全身各处的病毒?我挺期待宁光复阳院士和2个月持续症状的临床,那个会决定谁是最好的感冒药,当然了,Paxlovid定位本来就不是作为普通人的感冒药就是了。
——————————
回到文章本身:
关于疫情,美国总统宣布5月宣布疫情结束,虽然每天还是死几百人;日本同样计划宣布疫情结束,虽然死亡人数还在创新高;中国的疫情似乎消失了,春晚不存在病毒,过完春节大家忙着拼经济,似乎也都把不好的东西从生活中忘记。只有世卫不同意结束流行,医生们还在说下一波可能3-5个月来临,but nobody cares。
其实刚看新英格兰,我觉得这篇文章才真实反映了在美国,卫生领域和政治/经济领域对新冠的一些不同侧重点。事实上,咱们国家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需要,完全压过了卫生领域的声音,原因大家都懂,不展开了。
摘录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一个未来:SARS-CoV-2不会消失,正在威胁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福祉。必须承认,面对病毒,我们当下的处境比过去三年任何时候(对于美国)都要好,事实上许多人认为大流行已经过去了。这一现实要求我们避免危言耸听,提供有效和可行的应对方案,面对一个全新、非紧急的大流行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制定我们的政策、计划和相关信息,以及谁来传递信息,一如既往地重要。”
The current moment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a pivotal on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onfront a future in which SARS-CoV-2 will remain with us, threatening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millions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it’s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at objectively we are in a better place with regard to the virus than we’ve ever been and that in fact many people believe the pandemic is behind us. This reality compels us to avoid using alarmist language and to offer valid and feasible solutions to bring people along to a new, nonemergency phase of the pandemic. How we craft our policies, programs, and associated messaging in this context and who delivers the messages is as important as ever.
——————————
全文翻译稿
我们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从早期致命感染迅速蔓延的可怕日子到目前的情况——尽管最近传播率急剧上升——对许多人来说,Covid-19 只不过是偶尔带来的不便,需要几天的时间症状和较短的隔离期。很明显,对于许多人(如果不是大多数人)来说,SARS-CoV-2 感染不再具有与大流行最初几个月相同的不良后果风险。在政治和经济优先事项的推动下,这些转变导致了一种普遍的假设,即大流行病已经过去了——是时候放下谨慎,恢复大流行病前的生活了。
然而,现实与这种信念截然相反。目前,Covid-19 在美国每天导致约 300 至 500 人死亡——相当于每年的死亡负担高于严重的流感季节。此外,许多人继续面临严重的短期或长期 Covid-19 疾病,包括无法获得疫苗或治疗的人,以及患有潜在疾病会削弱对疫苗的免疫反应或使他们特别容易感染 Covid-19 相关疾病的人并发症。一种可以逃避我们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新变种进化的日益迫在眉睫的威胁仍然非常真实。这些事实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在可预见的未来,SARS-CoV-2 将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新的现实迫使我们驾驭一个更复杂的社会,
迄今为止,对 Covid-19 影响的监测依赖于几种流行病学和临床措施,这些措施形成了推荐或强制的保护措施。最常见的是,这些措施包括估计的 Covid-19 病例、住院率和死亡率;还对循环的 SARS-CoV-2 变体及其对可用疫苗和治疗的敏感性进行了监测。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其中一些传统措施的价值有限。例如,可以在家中进行的快速抗原检测的可用性——其结果通常不会被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捕获——挑战了某些司法管辖区报告病例数和传播率的有效性。因此,需要通过定期检测前哨人群或随机选择普通人群的代表性样本来公正地监测传播和感染率。1,2住院率和死亡率当然是比病例率更可靠的衡量标准,但这些衡量标准受到以下事实的限制:一些感染 SARS-CoV-2 的住院患者因其他原因入院,只是偶然检测呈阳性。此外,住院和死亡是远期结果,因此它们的发生率对于触发及早采取行动以控制感染传播和避免病例激增的后果的价值有限。其他措施已经获得重视,现在在确定感染或严重疾病的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疫苗和加强剂的覆盖率以及 Covid-19 治疗的可用性和利用是影响 SARS-CoV-2 重病或死亡风险以及卫生系统能力和可及性的关键变量。
除了明显的健康影响之外,我们对大流行影响的广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影响包括失业或住房损失、教育系统中断以及粮食不安全率增加。许多这些负面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是缓解措施的意外结果,包括居家令、关闭公共场所以及向远程学习过渡。虽然这些措施在当时是适当的,但它们的影响分布并不均匀,一些社区面临着不成比例的困难,特别是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种族和族裔群体以及社会和经济储备有限的社区。因此,有必要考虑公共卫生建议和政策可能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同影响的方式。政府和非政府实体需要为弱势群体创造清晰的途径,以获得他们所需的资源,包括口罩、疫苗、免费治疗、直接经济援助、补充食品、租金减免和互联网接入,以支持虚拟学习和远程学习获得卫生服务。3这种方法要求联邦政府继续投资于 Covid-19 应对措施,因为私营部门的投资将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4个
随着大流行的演变,公共卫生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需要从普遍建议或全人群预防政策转向更具差异化或量身定制的方法——一种考虑到不同社区特征的方法和病原体。相关特征可能包括那些影响病毒传播或临床结果的特征,例如疫苗和加强疫苗的覆盖率以及严重后果的风险因素,包括慢性疾病、种族主义和基于种族的歧视,以及缺乏足够的健康保险。然而,由于明显的健康差异、污名化的威胁以及某些社区普遍不信任当局的遗留问题,针对特定人群实施量身定制的指南变得复杂。3,5
Covid-19 大流行病的政治化、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传播、美国人口内部以及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大流行病的看法以及信任指导和采取保护措施的意愿的严重分歧,都有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除了承认政治上的权宜之计在播下不信任的种子之外,这些分歧应该会激发人们重新审视一些公共卫生建议落空的原因。随着大流行病的发展,随着其影响的衡量变得更加复杂,并且由于指导需要更多地针对特定人群进行调整,有效的沟通变得更加重要。提供明确的指导,包括解释各种建议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需要关注可信赖的社区领袖和发言人的参与,从一开始就真诚地倾听社区的意见。对于公共卫生领导者来说,关注建议的传达和传播方式同样重要,而不是仅仅关注建议的内容。社区代表的早期参与至关重要,这样可以详细讨论预期指南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原理、权衡以及最合适的沟通渠道和格式。参与不仅必须以紧急响应的形式出现,而且必须始终如一地存在,然后可以在紧急需要时进一步利用和激活。
Covid-19 大流行的当前时刻是关键时刻。我们迫切需要面对这样一个未来:SARS-CoV-2 将与我们同在,威胁全世界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福祉。与此同时,重要的是要承认,客观上我们在病毒方面的处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而且事实上许多人认为大流行病已经过去了。这一现实迫使我们避免使用危言耸听的语言,并提供有效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将人们带到一个新的、非紧急的大流行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制定我们的政策、计划和相关信息,以及谁来传递信息,一如既往地重要。
$君实生物-U(SH688180)$$众生药业(SZ002317)$$广生堂(SZ300436)$
相关文章
- 环球速看:普京暂停美俄核协议,“给我点面子,否则下一步是退出”
- 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锂盐有60万元一吨的昨天,也可能有10万元一吨的明天” 环球滚动
- 参加私人银行客户路演的大乡里经历
- 每日快播:汽车价格战背后的最大赢家
- 俄罗斯贸易结算格局大改:美元欧元加速退场 人民币占比显著抬升
- 苏州一楼盘可“0首付”购房?置业顾问:通过申请装修贷抵首付-即时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视点
- 华安证券:数据安全建设将在近两年进入放量周期
- 聚焦稀有金属采矿、冶炼等领域优质个股,工银稀有金属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转债动态管理
- 汽车服务概念股开盘冲高 中国中期开盘涨停|天天视点
- 海水提锂概念股继续走强 津膜科技冲击2连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 【全球聚看点】分红61亿、营收破3000亿,宁德时代的年报还有哪些看点?
- 离谱...吃个大瓜-当前速递
- 环球今亮点!核心CPI环比跌幅创11年新高,3月以小盘价值抵御调整压力——2023年2月物价点评
- 今日报丨甘肃首条“建养一体化”旅游公路通过竣工验收
- 风口转向(3月9日)
- 焦点快播:股权拍卖st
- 这是一轮异常复杂的猪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宝珍的灾难与林园的只研究未来
- 粗浅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间公告:光弘科技拟收购快板电子100%股权:全球快播
- 正开着车方向盘掉了!超12万辆Model Y被调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2000亿元:天天热文
- 微动态丨“疑似流感”难确诊?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联检产品上市可期
- 全球头条:市场早报:3000亿+!“宁王”业绩大曝光 惊现20%折价大宗交易
- 多地出台新政买房就能落户:为促进楼市更为了“抢人”|环球快看点
- 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要清淡_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俄罗斯贸易结算格局大改:美元欧元加速退场 人民币占比显著抬升

苏州一楼盘可“0首付”购房?置业顾问:通过申请装修贷抵首付-即时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