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人挤爆直播间,董承非都说了什么?
2023-01-11 10:28:31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顶流就是顶流,
(相关资料图)
昨天,董承非的一场线上汇报吸引了3万人参与,场面堪比明星演唱会。
他也不负众望,做了好几个重要判断:
比如,2023年可能是中国火电需求见顶的元年,之后是新能源取代旧能源的大趋势了。
再比如,他不是很看好白酒,认为白酒过去十几年的成功“躺赢”的成分更大一些。
还有,他更看好港股,认为2023年港股表现可能比A股更好一些...
关于新能源、旧能源,董承非做了个大胆的判断:
主要是这么几个理由:
第一、中国每年的电力需求增速大概在4%-5%左右,按照每年8万多亿度的发电量计算,2023年中国新增的电力需求可能在3800亿度左右。
第二、2021年光伏和风电新增装机量是100GW,这100GW新增装机量发了2550亿度电。
2550 * 1.5 = 3825
只要中国的光伏、风电年新增装机量能超过150GW,新增的电力需求就能全部由新能源来满足。
第三,根据国家规划,2023年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1.6亿千瓦,也就是160GW。
今年,新能源的新增发电量就能满足社会新增的用电需求,火电即将见顶。
动力煤主要用于发电,发电用掉了市场上将近60%的动力煤,还有25%左右用于建材、化工。
(PS:这是券商提供的动力煤需求结构,建材和化工占了16%,和董承非提供的数据有出入,但也没差太多)
至于建材、化工需求,主要和房地产有关。
2022年5月份,房屋累计施工面积就负增长了。再加上去年下半年房企没怎么拿地,今年施工面积增速可能延续负增长趋势。
电力和房地产同时走下坡路,市场对动力煤的需求也会萎缩,不少人认为的“1亿吨年增需求”能否成立,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1)支持政策已经出来了,数据也已经跌了那么多了,万一2023年房地产景气度恢复了呢。
再不济,还有基建,2022年前11个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了11.65%,增速较前10月再次提高,基建的景气度还是比较高的,对煤炭的需求能提供一定的支撑。
(2)新能源有消纳瓶颈,已经造成了好几次拉闸限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确保电力安全,国家也在加速火电建设,也能带动对动力煤的需求。
基于上面两个结论,董承非也对不少人担心的“高通胀会不会持续下去”做出了回答。
他是这么说的:
从这些结论往外延伸,董承非不认为高通胀会持续下去,上世纪70年代的通胀噩梦不会再现,这对权益市场可能是一个好消息。
关于消费,董承非说过很多。
比如去年,他说:
这次,他又补充了不少内容:
董承非是2003年入行的,从2003年到2011年,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他见证了周期股的辉煌时刻,那时周期研究员比消费研究员更牛。
但当时谁也没想到,2015年大家会说“周期研究员都快失业了”,等到2016年供给侧改革,周期股行情再次起来时,很多大机构已经没有周期研究员了。
取代周期的就是消费,过去十几年“喝酒吃药”行情持续上演,消费也躺赢了十几年。
但你说消费有多好吗?
其实也没有。
消费里面最好的行业就是白酒,但白酒是中国非常传统的一个行业,无论从治理结构上,还是从企业经营能力上,如果在行业内横向比较,很多公司可能比这些公司都会更优秀。但白酒就是生得好,有点像二战以后中东的产油国一样,不是因为他勤奋,不是因为足够的聪明,而是因为他生在这些国家,躺赢全世界。
也正因为这样,茅台在过去10多年一步步的从一个优秀企业奠定了现在市场神一样的定位,不少主流公募基金、机构投资者也因为重仓消费躺赢了全市场。
未来,消费会像周期那样落寞吗?
他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结论,只是说消费面临这些挑战:
2021年中国的总人口仅增加了48万,对于吃穿住行的需求可能饱和了。
50岁到60岁之间的人消费能力最强,上了60岁消费总金额会下一个台阶,70岁以后,消费能力会再下一个台阶,随着人口老龄化,消费意愿、消费倾向也会下降。
人们敢不敢消费,不仅和口袋里有多少钱有关,还和财富预期变化有关。
比如美国,老百姓70%的资产配置在资本市场,2008年股票暴跌对他们2009、2010年的消费影响就很大。
中国,60%的居民资产其实是放在房地产上的,过去二三十年,房地产一直处于牛市中,财富效应外溢,人们也敢于消费,一瓶酒两三千块钱消费起来也没有太大压力。但如果这种趋势不能持续,那人们的消费意愿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2022年已经出现了一些迹象,疫情中,居民收入受到影响,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消费者开始捂紧口袋子。同时,房地产给全社会居民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发生较大的转折。
为什么消费行业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有大市值公司走出来。
对标美国资本市场,这些大市值公司有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在本土快速发展。
第二,在本土市场成熟后,再在国际市场上开拓。
所以,国外的大市值消费品公司基本上都是全球化的公司。
相比之下,我们的消费品公司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国际化之路还没有开启。即使是茅台,海外市场占比也就百分之五点几,这还包括出口转内销的。
能不能像海外那些大消费公司一样开启第二增长曲线,这对国内消费品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展望2023年,董承非认为会有3个再平衡:
蓝色线是上游企业的ROE,黄色线中游企业的ROE,灰色线是下游企业的ROE。
2005年以来,这三条线基本同向运动。但从2021年开始,特别是2022年,这三条线开了喇叭口,上游企业的ROE飙升,中下游因为疫情等外部环境影响,ROE出现了下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喇叭口的状况很难持续,2023年,上游向下游回补利润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疫情对实体行业的影响更大,我们看到疫情中,实体行业营业利润增速快速下滑,金融部门营业利润增速虽然也有所下滑,但速度较慢。
再加上金融行业盈利能力强过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继续比较难,不排除政策要求“金融反哺实业”的可能。所以,虽然银行、地产估值不高,但他配置的不多。
去年大家对港股抱怨挺多的,以至于恒指都跌倒1997年的价格了。
但当下,一些约束港股的负面因素都发生了积极变化,2023年港股应该不输A股,甚至比A股更乐观一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蛋卷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寻找热爱基金的你#$兴全合宜LOF(SZ163417)$$兴全趋势(F163402)$$兴全合润LOF(SZ163406)$
相关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属采矿、冶炼等领域优质个股,工银稀有金属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转债动态管理
- 汽车服务概念股开盘冲高 中国中期开盘涨停|天天视点
- 海水提锂概念股继续走强 津膜科技冲击2连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 【全球聚看点】分红61亿、营收破3000亿,宁德时代的年报还有哪些看点?
- 离谱...吃个大瓜-当前速递
- 环球今亮点!核心CPI环比跌幅创11年新高,3月以小盘价值抵御调整压力——2023年2月物价点评
- 今日报丨甘肃首条“建养一体化”旅游公路通过竣工验收
- 风口转向(3月9日)
- 焦点快播:股权拍卖st
- 这是一轮异常复杂的猪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宝珍的灾难与林园的只研究未来
- 粗浅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间公告:光弘科技拟收购快板电子100%股权:全球快播
- 正开着车方向盘掉了!超12万辆Model Y被调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2000亿元:天天热文
- 微动态丨“疑似流感”难确诊?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联检产品上市可期
- 全球头条:市场早报:3000亿+!“宁王”业绩大曝光 惊现20%折价大宗交易
- 多地出台新政买房就能落户:为促进楼市更为了“抢人”|环球快看点
- 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要清淡_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
- 中信证券:看好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报道
- 寒潮蓝色预警:内蒙古、华北、黄淮、江淮东部等地气温下降12℃ 局部超过16℃|环球新要闻
-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 总投资约80亿元
- 年报披露机构动向:外资UBS AG押注大消费
- 比亚迪变相降价!两大主力车型最多减8800元 汽车“降价潮”来了?
- 舞台剧《西安千古情》改版复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将会迎来变盘?来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 20CM掀起涨停潮,光刻胶继续走强。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