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应提高,公共卫生事件,不是一般疾病:天天观焦点
2023-01-11 06:31:16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资料图】
医保谈判破例提前宣布了最受关注的新冠药物谈判结果:辉瑞的Paxlovid因为价格问题没谈成,阿兹夫定与清肺排毒颗粒谈成了。1. 为什么关注Paxlovid的谈判?三个里哪个有含金量,哪两个是什么货色大家心知肚明。在重症高峰之际,整个医保谈判真正全民关注的也就是Paxlovid。甚至可以这么说,所有去谈的药,有绝对民意支持,希望能谈成的,也就是Paxlovid。很多财经口、医药口的记者都在蹲点医保谈判,比较遗憾好像没有哪位想着做个民意调查,问问去参加的诸多药企代表们,对Paxlovid谈判是什么期待。如果做了这个调查,相信大部分会是希望这个药能谈成。剩下的包括几个PD-1抗体,几个竞争对手之间,恐怕巴不得自己谈成,别人谈不成,老百姓更是估计谁是谁都不认识,谁谈得成谈不成也不在意。为什么大家希望Paxlovid能谈成?因为这它对新冠有明确的作用,而在疫情下我们又有显著的需求。很多人可能对医保谈判有误解,没谈成的药不是说就进不了国门,用不了。可是面对山呼海啸的新冠感染,Paxlovid在国内的供应一直处于极为紧张甚至混乱的状态。希望Paxlovid进医保,不仅是或者说不是想着这个药能降价,而是希望进了医保之后,这个药的供应能够得到保障,感染了之后符合条件——重症风险高的人能及时用上。对,老百姓想的是有药可用。这一点医保应该也心知肚明,所以说Paxlovid没谈成时顺便又说了阿兹夫定和清肺排毒颗粒谈成了,大概也是知道后两个什么成色,又进一步说涉及新冠还有600多个药物在医保名录。但这就是偷换概念了。通过双盲试验以及真实世界检验,真正能针对新冠,降低重症风险的,这些药物里只有Paxlovid,把600多个药加进来,那是把各种退烧药止咳药都算上。这有意义吗?难道和医院里焦头烂额的医护人员说:不要慌,虽然没有Paxlovid来降低感染的老百姓的重症风险(因此会有更多人要住院),但退烧药医保会报销?2. 面对公卫危机,医保去谈就是错位因此,当医保抛出“价钱没谈拢”,而媒体纷纷揣测医保底线多少,辉瑞只愿意降价多少时,我们早已偏离了Paxlovid未进医保的关键议题:如何保障国人能用上一个明确有效,又有切实需求的药物。从这个角度出发,医保约谈Paxlovid本身就有不恰当之处。失败后,不少人开始注意到国外的Paxlovid采购价远高于之前中国的医保采购价。医保定价之前是2300人民币一疗程,最近据媒体报道下降到1890人民币。而美国政府签订的合同是530美元一疗程。欧洲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采购价也没有与美国的价格偏离太多。实际上美国政府采购合同包括了一项发达国家价格保证条款,日本德国等6个发达国家如果采购价格低于美国,美国的合同会自动更新为这个更低的价格。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显然辉瑞没有要向中国多收钱。实际上跨国药企的全球定价与各地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挂钩。只要是中国正式上市的药品,在这样一个定价体系内必然比发达国家更便宜。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其它国家的采购价不是医疗保险的协商价格,是政府在大流行背景下为公卫危机所做的关键物资采购。这比价格比较更为关键,也是为什么我说医保去磋商Paxlovid本身就不合适。公卫危机有紧急性,而医保作为一种医疗保险,覆盖的药物要考虑长期的供求。当下中国处于疫情高峰期,Paxlovid的采购明显是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公卫危机上,此时按医疗保险谈,思路就很奇怪。或许也是为了满足眼下新冠疫情的紧急状态,医保谈判失败后同时表态会继续支付到3月31日。可这仍然回避了真正的关键问题:如何保证Paxlovid这个疫情暴发后降低重症、死亡的关键物资的供应。问题不是医保愿意继续付钱到什么时候,以及愿意付多少钱,而是到底手上有多少药,打算买多少药,让多少人最后能用上药,让哪些人用上药。这些问题难道该归医保或医保集采管吗?即便是疫情已经进入稳定期的发达国家,Paxlovid转向商业保险的运作都未开始,现下做医保谈判,本身是否是一种错位?3. 全球认可Paxlovid价值的基础仅仅是2022年前三个季度,Paxlovid的全球销售额就达到了170亿美元。显然这个药在全球获得了价值认同,也就是说全球很多个国家认为值得付出那么高的金额,去买它。前文已经说了,公开的各国政府采购价都比医保采购价更高。讨论Paxlovid卖得贵或便宜,不能光看标价,而要看价值。否则你整天指着卖高档牛排的质问人家怎么一斤肉比一斤白菜贵,不是脑子有病吗?非常现实的一点:Paxlovid是目前所有新冠抗病毒药物中,有效性安全性总体最好,使用最为便捷的选择。从有效性来看,Paxlovid在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中可降低住院与死亡风险89%(三期临床试验),接种过疫苗的高危人群,降低住院风险68%(以色列真实世界研究)。这个比刚进入中国的默克口服药高很多。一些分析说默克的口服药进来了,有竞争了,医保不用急着买Paxlovid。做这种分析的人,连药物有效性的差异都不懂。从安全性看,Paxlovid不仅三期临床试验招募超过两千人,上市后全球用了的人大概在千万级别。这是大量的安全性数据积累。有些人说某某在研的药如何如何,都不说这在研的什么时候研究完不好说,以及研究出来啥样难说,就算等那药批了,背后的安全性数据是多少?药物不良反应中,不常见的定义是发生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罕见是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按这个标准,国内在研的新冠抗病毒药有几个能明确罕见不良反应,不常见的都未必能找全吧?VV116做的头对头试验里用了VV116的不到400人,这个数据量能说VV116安全性更好?便捷性上口服药的优势更不必说。总结下来,Paxlovid是目前安全性数据积累最多,对高危人群来说也是感染后降低重症风险最可靠的一个选择。这也是这个药获得全球价值认可的基础,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家花大价钱买这个药,没有想着其它药可能更便宜,不如用其它药的原因。4. 问药值多少钱,想想人值多少钱不过既然医保已经尝试将Paxlovid纳入,价钱自然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可与其猜医保底线是多少,辉瑞报价是多少,我们更应该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有效降低新冠重症风险的药物,价值到底是多少?而如今重症高峰下讨论Paxlovid应该值多少钱,不如问一下一条命值多少钱。别觉得这是夸张,考虑药物价格本来就应该以此为出发点:使用该药能获得的健康收益的价值是多少?未接种疫苗的老人——中国还有不少,根据香港的数据,80岁以上,感染后病死率达到14%,用Paxlovid,估计得保守一些,降低80%病死风险。100个80岁以上未接种疫苗的老人感染,不用Paxlovid死亡14人,用了,死亡大概是3人,救下来的这11条人命,就是给这100个疗程Paxlovid定价时可以参考的价值。同样的,就算是打过疫苗的人,高危人群感染后仍然有住院风险。灭活疫苗有效性差一些,风险可能还高一点。如果用Paxlovid,把感染者的住院风险降低了六七成,这省下来的住院的钱,包括医护人员额外的劳动,也应该是讨论Paxlovid价值时需要考虑的。这方面也是有专业人员做研究。比如美国有个独立的ICER,专门捣鼓药品在美国上市的医学价值——健康收益折算成钱是多少。2022年3月,ICER根据当时的病死率重症率等数据,估计Paxlovid的合理价格上限是一个疗程3600-5800美元,也就是低于这个价格从医疗经济学角度来看都划算。而12月,随着美国重症风险下降ICER更新了数据,认为合理价格上限应该降低到563-906美元一疗程。当然,每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健康收益折算结果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人可能觉得80岁以上老人的命不值钱,或者有些国家医护人员的劳动不值钱。比较遗憾,医保目标价是不公开的,据说只有企业报价在目标价的115%之内才会进一步往目标价引导。不过这次医保都愿意破例公布没谈拢,不如也把心理价位公布一下,好让大家也看看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在黑市把Paxlovid炒到几万一盒,很多人求购来路不明的“仿制药”时,医保眼里健康的价值。5. 保障及时供应更为关键就如前文所言,在公共卫生的危机下,让负责长期医疗支出的医保纳入Paxlovid本身存在错位。多说一句,西方国家今年应该会让新冠疫苗、药物等逐步走商业化,到时候才会有当地医疗保险与辉瑞等企业协商定价,而这些定价必然会比政府采购价高几倍。也就是说医保当下的购买价与国外的订购价,今后的差距可能更大。回到当下国内疫情的现实,关键的不是医保去把价格再谈下来一点,而是明确药品供应状况,让可以从Paxlovid这类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中获益的人能及时拿到药。如果我们看美国各年龄段以及养老院人士每十万人在2022年1-9月的Paxlovid使用量(图1)夏季BA.5高峰期65岁以上老人每十万人约有1000人在用Paxlovid,根据这些估计如今美国确诊新冠的感染者里超过三分之一用了Paxlovid。即便如此,美国仍然认为这个药的推广还不够。比如一些少数族裔使用偏少(图2),非裔65-79岁老人中只有24%的感染者在4-7月用了Paxlovid。国内现在高危人群用上的比例是多少?如果别人24%的比例觉得太低,我们是否有太多需要改进?此外,Paxlovid的使用比例远远高于在美国更早上市的默克口服药Lagevrio,占据市场份额达90%(图3)。Paxlovid成为新冠抗病毒药物的首选是有科学原因的,是基于整体的有效性、安全性上的优越性。医保洽谈失败后,一些人想着默克口服药来取代,或者八字没一撇的在研药、仿制药,这些想法基于科学吗?至于某家中标公司大谈什么让利民众,呵呵,让利的前提也得是药有用吧?在商言商,何必搞藏拙示仁这套把戏。有时候,说得太便宜,反而让人担心背后的代价更高。$信立泰(SZ002294)$
相关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属采矿、冶炼等领域优质个股,工银稀有金属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转债动态管理
- 汽车服务概念股开盘冲高 中国中期开盘涨停|天天视点
- 海水提锂概念股继续走强 津膜科技冲击2连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 【全球聚看点】分红61亿、营收破3000亿,宁德时代的年报还有哪些看点?
- 离谱...吃个大瓜-当前速递
- 环球今亮点!核心CPI环比跌幅创11年新高,3月以小盘价值抵御调整压力——2023年2月物价点评
- 今日报丨甘肃首条“建养一体化”旅游公路通过竣工验收
- 风口转向(3月9日)
- 焦点快播:股权拍卖st
- 这是一轮异常复杂的猪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宝珍的灾难与林园的只研究未来
- 粗浅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间公告:光弘科技拟收购快板电子100%股权:全球快播
- 正开着车方向盘掉了!超12万辆Model Y被调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2000亿元:天天热文
- 微动态丨“疑似流感”难确诊?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联检产品上市可期
- 全球头条:市场早报:3000亿+!“宁王”业绩大曝光 惊现20%折价大宗交易
- 多地出台新政买房就能落户:为促进楼市更为了“抢人”|环球快看点
- 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要清淡_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
- 中信证券:看好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报道
- 寒潮蓝色预警:内蒙古、华北、黄淮、江淮东部等地气温下降12℃ 局部超过16℃|环球新要闻
-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 总投资约80亿元
- 年报披露机构动向:外资UBS AG押注大消费
- 比亚迪变相降价!两大主力车型最多减8800元 汽车“降价潮”来了?
- 舞台剧《西安千古情》改版复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将会迎来变盘?来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 20CM掀起涨停潮,光刻胶继续走强。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