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肉制品第一品牌,为何业绩十年不增长?猪肉不香吗?
2023-01-04 18:14:43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这个问题的答案起码说明这个品牌至少在踏实做事,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还没有倒闭,更说明有经营的智慧了。
(资料图片)
拿我自己来说,很多时候做投资喜欢去追求一些创新的事物,在我看来新事物代表着新机会和新的增长空间,但这也会让我忽略掉一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老品牌。
回过头来看,双汇发展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街头巷尾、线上线下,大型超市、小卖部、便利店,饭店、烧烤摊、早餐店,各种各样的饮食场景似乎都可以看到双汇的身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这家近在眼前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国内肉制品行业第一品牌。
一、公司介绍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分析的牧原股份,双汇和牧原股份同样都是来自河南,双汇发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国营企业,河南漯河肉联厂,由于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产品单一,连续26年亏损。
1984年,漯河肉联厂被选为第一批河南省改革试点企业,而在厂里干了20年的万隆在当时被选为了厂长。
万隆接手厂子之后开始搞改革,内外贸一起抓,不到5年时间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肉类出口基地,将产品销往港澳、东南亚以及前苏联地区,年销售收入从1000万增长到1个多亿,不仅扭亏为盈,还成为了政府的纳税大户。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厂子也失去了重要的出口市场。
在万隆一次出差的火车上,他第一次见到火腿肠这个新物件,兴奋不已,让他看到了新的机会。
于是,万隆押上了这几年的全部身家,从美国、日本等地方引进先进的火腿肠生产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火腿肠行业也是一片哀鸿遍野,这个时候万隆反其道而行,推出了“双汇王中王”这款在当时的高档产品,卖点是添加大瘦肉块的火腿肠,拿当时热播的《狮子王》作为产品的形象标识,还请了冯巩和葛优做代言,一炮而红!
有了双汇王中王的成功经历,2000年的时候,万隆很果断地带领双汇进入到冷鲜肉市场。
他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屠宰冷分割生产线,率先把“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冷鲜肉模式引入国内,开创了中国肉类第一品牌。
到2010年,双汇肉类年产销量增长到300多万吨,年销售收入增长到500亿,成为国内最大的肉类供应商。
但就在2011年“3·15”当天,双汇发展被曝出“瘦肉精”问题。瘦肉精是一种药物,能够抑制动物脂肪生成,促进瘦肉生长,人食用了喂食瘦肉精长大的肉会中毒,长期食用会诱发恶性肿瘤。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是零容忍的,就像今年爆出的海天酱油添加剂的事件也是如此。
也是从这次事件开始,双汇格外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严格把控上游,并花了不少钱建设绿色饲料生产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等,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ISO9001、HACCP、ISO22000、GAP等认证标准。
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改善问题才能使企业走得更长远,尤其是食品制造企业,要严格把关食品安全。
这一操作使得双汇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由此实现真正走向世界,同时对冲掉了之前瘦肉精事件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还使得双汇能在猪周期中灵活调节生产成本,这个会在文章第二部分详细介绍。
现在双汇在全国17个省(市)建有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了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调味品生产、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商业外贸等完善的产业链,拥有100多万个销售终端,每天有1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二、产品介绍
所以这也是今天这篇文章分析的主要产品部分,除此之外再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双汇现阶段在布局的养殖业和预制菜这两块有望在未来形成增长点的业务。
屠宰业的产品主要是生鲜冻品,生鲜产品主要是冷鲜肉,文章第一部分提到双汇引进了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屠宰与冷分割生产线,采用冷却排酸、冷分割加工工艺,主要通过商超、特约店、酒店餐饮、农贸批发、加工厂等渠道进行销售。
这块业务目前呢还是以外购生猪进行屠宰生产为主,这也是为什么双汇开始布局养殖业的原因。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国内屠宰业务比较分散,头部企业的增长空间还比较大。
冻品主要就是冻肉业务,包括国内的和进口的冻肉,进口部分主要是通过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2013年的时候并购的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去年一年的进口金额达到93.2亿,对比下去年的营业总收入是667.98亿元,营业总成本是611.7亿元,这么看冻肉进口的占比其实还不小。
生猪屠宰后,迅速进行冷却排酸处理,猪肉在24小时内降为0-4℃,肉的嫩度增加,肉质得到改善,并产生氨基酸、多肽等风味物质,使冷鲜肉更容易消化吸收。
并且,冷鲜肉生产、运输、贮藏都在低温条件下,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
一般是凌晨宰杀,清早上市。屠宰后的肉温高达40℃,不经低温冷却,直接上市,从屠宰到销售只有几个小时,处于肉的僵直期,没有经过充分的成熟变化,口感相对粗糙。
同时,热鲜肉肉温高会滋生大量微生物,不但容易导致肉品变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生猪屠宰后,经预冷排酸,急冻,继而在-18℃以下储存,深层肉温达-6℃以下的肉品,食用时需要解冻,在解冻时容易造成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口感僵化。
一般来说,热鲜肉储存的时间最短,1-2天,销售渠道一般是农贸市场,占整个猪肉消费的比重是60%。
冷鲜肉储存的时间次之,一般是3-7天,主要的销售渠道是超市、专卖店、生鲜店等,消费占比是15%左右。
冷冻肉储存的时间最长,可以达到6-12个月,一般餐厅和工厂使用比较多,消费占比大约是25%。
文章第一部分提到2013年双汇并购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之后,灵活调节了生产成本,这个就是跟双汇的冷冻肉相关了。
由于饲料成本与规模化养殖的差异,中美之间生猪养殖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国生猪价格常年高于美国生猪价格,导致中美猪肉存在价差。
所以在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双汇会通过增加冻肉进口,降低肉制品的生产成本,通过外贸来赚取价差。
这个操作其实就类似于商品期货里面的套期保值了,要是对猪肉价格走势判断失误,提前囤货也会带来不小的损失。
打个比方,要是在猪肉下行的前期,公司判断猪肉价格将进行新一轮的涨价,从而提前进口了价格相对更低的冻肉,那么在实际猪肉价格下行的时候,公司就要承担亏损了。
近几年推出的新品有辣吗?辣、智趣多鳕鱼肠、Smithfield等,主要通过AB商超、CD终端、农贸批发、餐饮等渠道销售。
AB商超指的是1000平以上的大型超市和1000平以下的中型超市,CD终端指的就是以量取胜的位于社区、工厂、学校等位置的小型连锁超市。
线上渠道包括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开设了21家店铺。
这块业务的收入主要跟销量和价格相关,影响的因素有猪肉价格,当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肉制品的价格也会提价,同时要考虑肉制品成本受到公司冻肉储备的价格影响。
2020年10月双汇发展增发A股募集了69.68亿元,其中33.3亿元用于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8.45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
可以看出双汇在往产业链上游的养殖业布局,有利于降低公司对上游原料的依赖度,一体化产业链也可以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增强产品的质量管控能力。
同时,肉鸡产业化项目的新增将使得双汇的产品更加多元化。
预制菜是伴随着新冠疫情火起来的新型业态,双汇是在2021年初成立的餐饮事业部,在漯河建设的第三工业园,配置了专业化的预制菜加工厂。
主要推广预制切割、腌制调理、火锅食材、酱卤熟食、中华菜肴等餐饮食材产品,目前已经和海底捞、肯德基、呷浦呷浦等达成了定制化的服务。
产品方面,双汇将围绕“八大菜系+豫菜”,开发不同区域的预制菜主导产品。
销售方面,将通过建设连锁门店、开发国内知名连锁餐饮客户等推动规模的提升。
新冠疫情改变了大家的消费习惯,预制菜处在发展的初期,双汇布局预制菜值得后面持续跟踪,看是否会有业绩爆发。
三、业绩分析
双汇的业绩备受很多人的指责,十年前营收就将近400亿,今年三季报营收也才446亿。
净利润就更不用说了,2013年净利润41亿,今年三季报净利润同样也是41亿。
所有有人说双汇这十年都到猪身上去了。
人家本来就是卖猪肉的,也没毛病。
上图是双汇发展2012年-2022年三季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情况,很直观可以看到蓝色的营业收入相比橙色的净利润来说大很多,几乎每年的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的10%不到。
单看营业收入,相对较平稳,没有很大幅度的变化,基本维持在400-600亿的区间内,除去2019年和2020年的极端值。
这个主要是由猪肉价格大幅增长带来的。
上图是过去的生猪价格的走势,可以看到2019年和2020年猪肉价格可以说是暴涨,翻了一倍,所以双汇的营收在2019年和2020年也是增长比较突出的。
再看净利润,会发现跟营业收入变化的相关度并不是很大。
2015年和2018年营业收入下降的时候,净利润反而是增长,但是每一年的净利润基本上占营业收入的10%不到的水平。
上图是双汇发展屠宰业和肉制品两大核心主营业务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到营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屠宰业务在利润贡献占比上却远低于肉制品业务。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净利润整体只占到营业收入不到10%。
屠宰业的毛利率很低,2021年只有4.75%,而肉制品的毛利率在2021年有31.97%。
前面文章提到双汇发展的屠宰业主要是通过外购生猪,屠宰后再进行销售,所以毛利率低也可以理解,2020年定增后投入到上游养殖业,这块业务的毛利率有望提高。
上图是双汇发展2012年-2022年三季报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情况,图中可以看出毛利率相对比较平稳,基本维持在18%-20%之间,其实跟前面提到的营业收入保持相对稳定差不多,说明双汇的业务比较稳,增长比较慢。
净资产收益率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超过了30%,这个也是跟前面提到的非洲猪瘟之后引起的猪肉价格涨价有关。
再看资产负债率,相对也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40%以内。
敲黑板了,下面是重点:
四、行业
上图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中国人均肉类消费结构的情况,可以看到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猪肉。
在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之前,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占到人均肉类消费的60%左右,非洲猪瘟之后2019年开始猪肉消费量略有下滑,但长期来看猪肉依然是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选择。
而从屠宰业来看,相较于国外来说,我国屠宰业处于极为分散的状态,头部屠宰企业的市占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拿美国屠宰行业来说,头部的Smithfield市占率达到31%,Tyson市占率达到19%,Swift市占率达到11%,前三的屠宰企业市占率合计就占了60%多。
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之后,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的通知》。
要求加强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并要求不得批准年屠宰生猪15万头(70头/小时)及以下的屠宰建设项目。
这一举措会使中小屠宰企业加速出局,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再看肉制品消费行业,我国肉类消费主要以鲜肉为主,大概占了80%,肉制品的消费占比不足20%,而世界平均的肉制品消费占比数据是45%,所以说肉制品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相较于屠宰业,我国肉制品行业的集中度要高多了。
美国前五大肉制品企业市占率总和达到将近40%。所以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头部企业也依然还有很大的空间。
其实双汇发展是一家相对稳定的食品企业,屠宰业和肉制品业务都做到了国内最大,但由于行业集中度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行业集中度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虽然公司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但就集中度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核心的屠宰业和肉制品业务,双汇也在积极布局上游的养殖业和下游的预制菜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可以持续关注。
我也一直在跟踪预制菜行业,这可能是餐饮形成规模的必经之路,后面有时间再专门写一篇预制菜行业分析。
五、总结
其实公司本身的运营能力比较优秀,不过由于之前对于猪肉价格持续涨价预判失误,导致进口冻肉库存拖累了公司这两年的业绩。
但就从每年的分红来看,双汇发展就比较诱人了,要是投资这家公司的话建议还要关注猪肉价格周期、后疫情消费复苏情况以及公司上游养殖业和新业态预制菜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增长情况。
至于业绩增长的问题,你把双汇看作是一家小型的长江电力就行,不管猪肉价格怎么变动,会对业绩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太大,他的主业不是养殖。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猪肉#$双汇发展(SZ000895)$
相关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属采矿、冶炼等领域优质个股,工银稀有金属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转债动态管理
- 汽车服务概念股开盘冲高 中国中期开盘涨停|天天视点
- 海水提锂概念股继续走强 津膜科技冲击2连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 【全球聚看点】分红61亿、营收破3000亿,宁德时代的年报还有哪些看点?
- 离谱...吃个大瓜-当前速递
- 环球今亮点!核心CPI环比跌幅创11年新高,3月以小盘价值抵御调整压力——2023年2月物价点评
- 今日报丨甘肃首条“建养一体化”旅游公路通过竣工验收
- 风口转向(3月9日)
- 焦点快播:股权拍卖st
- 这是一轮异常复杂的猪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宝珍的灾难与林园的只研究未来
- 粗浅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间公告:光弘科技拟收购快板电子100%股权:全球快播
- 正开着车方向盘掉了!超12万辆Model Y被调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2000亿元:天天热文
- 微动态丨“疑似流感”难确诊?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联检产品上市可期
- 全球头条:市场早报:3000亿+!“宁王”业绩大曝光 惊现20%折价大宗交易
- 多地出台新政买房就能落户:为促进楼市更为了“抢人”|环球快看点
- 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要清淡_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
- 中信证券:看好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报道
- 寒潮蓝色预警:内蒙古、华北、黄淮、江淮东部等地气温下降12℃ 局部超过16℃|环球新要闻
-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 总投资约80亿元
- 年报披露机构动向:外资UBS AG押注大消费
- 比亚迪变相降价!两大主力车型最多减8800元 汽车“降价潮”来了?
- 舞台剧《西安千古情》改版复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将会迎来变盘?来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 20CM掀起涨停潮,光刻胶继续走强。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