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投资展望:虎狼之药
2023-01-03 23:36:29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2022这一年,假如以个人主义的视角在市场中自下而上地去观察,是会感到非常困惑的。如果说2021年还只是局部的困惑,2022年就是全面的困惑。当然这只是因为某种慢性系统性危机的病毒载量不断积累,最后终于全盘发作,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经济则是所有人的生存行为的总和,当人的行为开始日趋非理性,那经济运行自然会在其预期温度计上体现为畏寒。当然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决策者并不能逃脱过度自信的陷阱,在不利环境中不断寻找机会,也类似于推土机前捡硬币。整体环境到达临界状态时,扳动开关的手,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下意识反应,因为比起锅炉爆炸,水太烫算是可以接受的一种状态吧,这无关情绪和感情,也无关人性,只是彻底的权力和利益的算计罢了。原地掉头之后,作为对司机如何行动并没有什么办法的公交车乘客,要做的也只能是拉好扶手,注意脚下而已。
斗争分出胜负之后而且是赢家通吃之后,30年旧秩序已经彻底崩解了,尘埃落定的下一步,至少在表面上,新的环境氛围反而会将不确定性大幅消除。我们可以用四个二元结构来套一个中国经济的模型,即城市/乡村二元、沿海/内陆二元、国有/民营二元、内需/外贸二元。全球化内爆之后退潮,优势政经集团过去可以用外部市场来赎买内部榨取成本,现在这种成本经过三年时间,实际上上升了一个数量级。高强度持续动员而无出口,一口气泄了,再想重启,那显然不应期会久得多。当然另一种处理方式就是简单直接,过去的套壳都不要了,专班小组取代党政二元,事实合一;央地二元也通过对地方的持续消耗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央优势,强干弱枝大计粗成,“府院矛盾”在未来五年的前三年,至少是非常微薄的一个因子,不再像过去的一个时期影响那么剧烈了。
【资料图】
在一个保守主义的框架下,其实关键是,“收缩”会不会重新成为一个首选取向。在宏观层面上,“病症”会被迅速抹去,按照组织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个借口以后是决不能再用的,类似某些特殊时期。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对内稳固生产生活秩序,压低整体运行费用,增加有效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如何叮嘱坍缩的压力,保住产能份额,让整体经济盘子的实际现金流可以支持,如果代入一个理性的宏观经济决策者角色,这些举措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人类历史上,所谓的“大富足”时代不过是非常非常短暂的一个突变阶段,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其占比更短,从国家是生存主义军事复合体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当然会得出一种“AI斯巴达主义”,人人皆是工蜂的社会工程学构想,为了某个“至高目标”献祭一切。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种视角当然是有害的,毕竟小资产阶级在这种世界里是百无一用的食利者,一定是最先被图图的。就某种视角来看,投资的诀窍实则是寻求尽可能稳定而长久的较高回报,并不断实现积累大于消耗的循环,所谓“长坡厚雪”是也,在一个动不动就翻面清零的环境里,思考长期实在是太过奢侈。
当环境可预期性变差之时,我们需要更有穿透性的视角,正如在恶劣工况下使用的设备车辆,要预留更多冗余,燃料要求要降低,灯光穿透性药增强,结构要简单结实便于维护,等等,2023不是精益求精做绣花的时候了,而是大浪之后漩涡汹涌的年份。
弱周期有望短暂修复
我们首先从估值差异开始:强周期估值在2021年春节见底之后,已经持续两年跑赢弱周期,2023年很有可能出现强周期估值的平稳,经过2022年的冲击,供给端恢复在市场预期中已经不太重要,现在定价的主要因素是需求端。
反映在市场表现上,就是2022年能源矿产和红利风格对可选消费的全年大幅度跑赢,这也是我们在当年的展望中所预期到的。
景气度存在持续期问题,估值如果之前期望太高,那么“不及预期”就是重要的不利因素。
从连通性的角度而言,管制内的流动性均衡点比较高,2022年的港股市场是很极端的,也说明了中国资产“国际定价”的部分发生了很大的预期变动。A股在拐点时刻总是体现出动量反转的特点,也就是大家喜欢交易“超跌股”,基本面的反馈要慢很多。介于债务融资现在有很强的约束条件,股市再融资的力度会非常大,通过增加资本金来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路径阻力是最小的。实际上在2013-2014,2016-2017的边际宽松时期,并购重组和再融资都是重要的事件驱动策略,效果也相当不错,至于能不能出现一些良心方案,那就需要仔细研究了,但我认为不能高估上市公司的节操。
利率空间上,央行可操作的余地相当的大,但问题的关键其实是谁来承担通胀责任,毕竟债务就意味着谈判、讨价还价和妥协退让,在斗争语境下,只有All or Nothing,要想建立永续融资,实在是勉为其难,后任怎么处理前任的债务,就是一个约束和责任问题了。
在目前的环境下,城投实际上是准国债,因为地方在税改之后,已经完全沦为代收网点,经过三年战备,事权余地也被耗尽,有些朋友抱怨中央本级债务杠杆率过低,实际上是没有意识到这个增信和履约责任的内涵,只要这个单位实体里存在党组织,那这个单位实体的债务,实际上就都是党的债务,充其量只是期限和成本不同罢了。不信你看利差,其实就很讲政治,和决策权属地大为一致。
周期性的“钱荒”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大特点,每次短期利率的急剧下降和攀升,都会带来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反过来讲,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金融市场“池子”还不够深的一种表现,主体间的博弈能力并不对等,也不充分。持续三年的“准战时经济”运作逐步退出,意味着产业格局从强管制中恢复,带来的将是新一轮行业兼并整合和马太效应的体现,市场份额会再次向领头企业集中,特别是“外循环”趋冷的情况下,具备国内市场垄断优势的企业,或许会在信贷、资金和政策上,都有更大的收获,在房地产行业里,我们已经能看到现成的案例。
多重二元的重构
城市/乡村二元结构,实际上已经不太构成一个硬约束,无论怎么惋惜不舍愤怒,乡村的进一步城镇化积聚化是一个已经无法逆转的过程,物理上的产权和制度约束,并不能妨碍人口的自发移动,充其量只能延缓,这从“七普”的人口数据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劳动人口净减少,并且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人为加速的情况下,“大国大城”模式对既有治理机制的挑战,在2022年已经接近危机状态,我相信一系列变化很快就会发生。“军工复合体”模式下,有效动员、调度资源的思考,要远远压过未来增量的考虑,动的还得是存量的脑筋。这个角度来说,“房住不炒”只是这种制度矛盾的一个表层浮现罢了。
户籍制度的底层框架从1958年起至今已有60余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食品和工业品供应、就业结构和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继续将公民权利深度绑定住宅所有权,带来的矛盾今后会越来越多,在最近几年的疫情防控实践中,也可以看到此类矛盾的突出表现。要解决信用货币时代的币值锚问题和承载主体问题,完成黄金脱钩之后对土地的脱钩,关键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经济产出对土地的依赖越来越低,土地抵押价值才会越来越低。从这个角度而言,脱离房地产债务循环,需要房地产增值无以为继,然而,日本地产泡沫后的长期痛苦经验放在眼前,不由得让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慎之又慎。
对通货膨胀的严格警惕,是保证近20年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而言,房地产救市政策在执行上,为了防止债务规模重新反弹,必然会偏重股权融资,提高风险共担水平。或许,通过设立住宅保障投资基金,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房资产标准化、股权化、份额化,将实物投资需求转换为金融资产投资方式,将债务融资转化为长期股权投资,是一种较可行的方式,但这需要一系列制度变革,也需要房价下跌、租金上涨,以使出租现金流能够在市场承受力的均衡处重新实现可持续。
沿海/内陆二元结构,随着“脱钩”进程节奏逐步稳定,也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逆转,虽然在治理上,沿海干部西进北上,入驻中枢已经完全控盘,但财政角度却成为东南一隅承担全部担子的明代格局,义务与权利当然要对等,国家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的资本更直接更无情,外无市场,那只能内求诸乡亲了。近年来社会舆论的情绪变化,倒是与“MAGA”相互镜像,内陆红色工人爷爷也要吊沿海蓝色买办资本狗腿子的路灯,悬浮都市里的一亿高等公民,如何自处,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有/民营二元结构,在股市上的表现基本可以看作中证100/中证1000,现在政策上越倾斜民营,文件发的越多,口号喊的越响,反而会让民营企业更加谨慎,毕竟红灯亮了整整两年,怎么也得给个黄灯过渡一下。初期对民营企业而言,过于激进的经营举措是非常不现实的,他们首先要做的事会是利用气温转暖囤积资本金,改善现金流,进行经营扩张不会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承担投资增量的这副担子,一时半会儿还是落在国有部门肩上,换不下来。
内需/外贸二元结构,其实看的主要是美国利率环境的变化,实质上是美元定价人民币资产的港股市场更多体现外贸预期,对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敏感,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敏感中的敏感,2022年港股两个低点的时间,都很值得琢磨。不论怎样,跨太平洋关系还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关系,两边都得捏着鼻子继续博弈下去,和冷战1.0不同的关键点就在于,双方的共同利益集团目前虽然在斗,但还没有到破的地步,内部矛盾还是各自最主要的问题。
美国加息有其自身的硬性约束所在,这影响的主要是A股的外资定价部分,内资定价部分在最后两个月走的反而比较弱。目前比较一致的预期是最终会加到5附近,二季度完成,但这还要看中国输出的影响如何。当然如果美国进入衰退的速度超预期,那对A股的外贸部分冲击也是相当大的,对顺差和财政压力,也会更大,中国央行要想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中央财政就不得不进行承债操作,这实际上需要克服的是意识形态障碍,当然,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只要推进够快,力度够大,市场信心形成一致是很快的,但企业经营业绩在这种情况下会滞后于预期修复,也就是说市场估值会先回升,股票利润可能要等到2023年中报以后才能跟上,这就会形成一些预期和现实之间的波折和错位博弈,制造出价格波动。创新低概率不太大,创新高概率就更低了,2022年,我们可能看到的更类似2013-2014年市场的一种镜像吧。
绝对定价尺度下的现状
沪深300指数的隐含波动率目前趋近于区间低位,这与市场情绪比较接近,当然A股的特点是经常恐慌,表现是大跌升波,大涨降波。
融资水平也是处在低位的。
整个市场情绪在腾落指数上,也是比较不乐观的一种表现。
在五年尺度上,大部分指数都处在黄金定价的绝对低位,10%百分位之内。
2022年我们用的火鸡温度计模型,分别在4月末和10月末发出了两次满仓信号,大致相当于2020年3月、2018年12月的水平。目前股市的估值水平是近5年来最低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又高于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了,就连中证800也非常接近。
就对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的预期而言,研究机构在最近几年普遍高估15%到20%左右,按照这个折让去调整后,2022年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整体会出现负增长,2023年也只有微增,净利润增速也会是近5年来最低。从这个角度而言,2023年的A股依然是情绪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的一个市场,就让我们在“贵国要完”和“星辰大海”之间,继续蹦极吧。
最后,让我们也导入生存主义哲学,防雷防故事,看紧本金,重视现实,给自己的账户也设个“三条红线”,牢牢抱住总路线,摇摆就一起摇把。
相关文章
- 聚焦稀有金属采矿、冶炼等领域优质个股,工银稀有金属ETF基金(159671)今日正式上市!
- 可转债动态管理
- 汽车服务概念股开盘冲高 中国中期开盘涨停|天天视点
- 海水提锂概念股继续走强 津膜科技冲击2连板:天天信息
-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 【全球聚看点】分红61亿、营收破3000亿,宁德时代的年报还有哪些看点?
- 离谱...吃个大瓜-当前速递
- 环球今亮点!核心CPI环比跌幅创11年新高,3月以小盘价值抵御调整压力——2023年2月物价点评
- 今日报丨甘肃首条“建养一体化”旅游公路通过竣工验收
- 风口转向(3月9日)
- 焦点快播:股权拍卖st
- 这是一轮异常复杂的猪周期
- 天天最新:U兄、董宝珍的灾难与林园的只研究未来
- 粗浅聊聊今年的思路
- 早间公告:光弘科技拟收购快板电子100%股权:全球快播
- 正开着车方向盘掉了!超12万辆Model Y被调查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2000亿元:天天热文
- 微动态丨“疑似流感”难确诊?多家公司:新冠、甲/乙流联检产品上市可期
- 全球头条:市场早报:3000亿+!“宁王”业绩大曝光 惊现20%折价大宗交易
- 多地出台新政买房就能落户:为促进楼市更为了“抢人”|环球快看点
- 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要清淡_晚饭做什么饭简单好吃
- 中信证券:看好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报道
- 寒潮蓝色预警:内蒙古、华北、黄淮、江淮东部等地气温下降12℃ 局部超过16℃|环球新要闻
-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 总投资约80亿元
- 年报披露机构动向:外资UBS AG押注大消费
- 比亚迪变相降价!两大主力车型最多减8800元 汽车“降价潮”来了?
- 舞台剧《西安千古情》改版复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将会迎来变盘?来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 20CM掀起涨停潮,光刻胶继续走强。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李大霄:华尔街银行卖股求生引发恐慌 中资银行价廉物美是中流砥柱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光弘科技大涨超15%

视点!最强AI再次进化 ChatGPT下周升级GPT-4:支持视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