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看点】多彩民族有多彩丨贵州沿河土家族:穿越千年,黔东有“唱”不完的故事!
2023-04-28 15:02:19 来源:贵州日报 小 中
多彩民族有多彩丨贵州沿河土家族:穿越千年,黔东有“唱”不完的故事!
【资料图】
一曲山歌唱土家,一出花灯传村寨。
在贵州沿河,你总能领略到不同的美。走进寨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循声向前,看到精致的灯笼,动听的唱曲,带有岁月痕迹的传统戏服……恍如穿越千年。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习俗别具一格,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淳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吸引许多游客驻足欣赏,也让越来越多的本土年轻人热衷于研究沿河土家文化。
赏傩堂戏,听一曲黔东故事汇
“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就是让人渡过“难关”的意思,是一种具有原始宗教意义的文化现象,据悉,有关傩的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沿河土家傩堂戏由傩仪、傩戏、傩技三部分组成,傩中的傩戏,被理论界誉为戏剧的“活化石”。也正因当地傩戏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有“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黔东”的赞誉。
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聚居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的作用,致使“傩”这个原始古朴的文化现象流传并保留至今。
沙坝村的杨云霞是土家族傩戏及傩面具的主要传承艺人。
1999年,杨云霞从沿河卫校毕业之后,受父亲的影响,杨云霞从医务人员转行成为了傩面雕刻手艺人。她2005年开始向父亲学习傩面雕刻艺术,经过父亲三年的精心传授,杨云霞成为村里傩面具雕刻技艺的第七代传人,传承了土家傩文化,推动了沿河土家傩文化在国内外传播,吸引不少专家学者到村里采访研究。
从一块木头变成一个傩面具,共涉及取材、制坯、雕刻、打磨、着色、上漆6个流程20多道工序,要用到80多把刻刀,一个大面具要雕刻上万次,只有匠心精神,才能把精彩呈现。
截至目前,杨云霞已雕刻了上千副傩面具,并远销贵阳、深圳、南京、苏州等地,原本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在杨云霞的坚守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耍”花灯,舞一出土家风情史
在沿河,土家花灯是一种春节演出的民间传统戏剧,当地人称“跳花灯”或“玩花灯”“耍花灯”,表演时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一种原生态的群艺性民俗娱乐活动,独具地方特色,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很多村寨都要跳花灯贺新年。在沿河很多村寨都有花灯队,土家人说新年“耍灯”是为主人家驱灾还运,有的村寨花灯队在本村表演完了还要去邻村交流表演。
根据寨里习规,“花灯”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初三出灯,在寨子上挨家挨户表演,演到哪一家,主人都要燃放花炮“接灯”,表演结束又要花炮“送灯”。每户大约跳半个小时,每晚跳10多户。
跳花灯分上下半场,一般上半场是“车马灯”,下半场是“花灯”,中场休息10分钟,表演期间主人要摆茶酒、果品、糕点招待跳灯人和看灯人,有讲究的人家还要泡米酒、炒上三四碟下酒菜。
花灯戏通常是村民自由参与,由老年人带年轻人,几乎人人会唱,个个会跳。表演者中年龄大的有八十多岁,也有十来岁的青少年。表演形式有车马灯、双唐二、二人跳等,表演节目有盘灯、开财门、洗财门、祭四神、扫五方、打闹台等。
沿河土家花灯,是土家儿女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的,深深扎根于土家人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群众基础,是土家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民间“歌”“舞”“乐”相结合的戏剧艺术瑰宝。
如今,沿河土家花灯已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唱山歌,写一本沿河人民生活传
“啄杯儿、咿呀喂、姐勒、拿杯儿、姐儿勒……”
乌江之畔,依山沿河间。
自古以来,沿河的土家族文化,就是巴蜀文化的代表之一,沿河山歌是土家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上,山歌在民俗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了土家族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和团结和睦的精神面貌与文化气质。
今天的土家族继承了先民极具天赋的歌唱才能,土家族地区也被誉为“歌的海洋”。沿河土家山歌,就是这片海洋中极美丽的一朵朵浪花。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
“创作于乡野,歌唱的是乡村,赞美的是农耕生活,百姓都很喜欢。”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波说,“在山歌之乡沿河,土家人种田可以唱山歌、放牛可以唱山歌、打渔可以唱山歌,谈情说爱、婚丧嫁娶都可以用歌唱来表达情感,从出生到离世,山歌伴随着土家族人一生。”
20世纪80年代,在沿河的乡间,随处可听见山歌声。在机动船出现前的乌江上,还可以听到纤夫时而高亢嘹亮、时而婉转悠扬的号子。
《望牛歌》《栽秧歌》《乌江船工号子》《这山没得那山高》等山歌先后多次在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并播出。其中,《太阳出来照北岩》和《望牛歌》被该台《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9年,沿河“土家山歌”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称号。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沿河再揽“土家山歌之乡”荣称。
打镏子,谱出土家族的民风录
沿河民族音乐打镏子,2007年5月29日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镏子,又叫“打行李”“打响器”,是沿河土家民间广为流传的打击乐,其音域宽广,激荡悠扬,刚柔相济,节奏感强而富于感染力,在傩堂戏、花灯戏、摆手舞及丧仪活动等演出时作伴奏,也在节日庆典、结婚、祝寿等场合选择曲牌演奏。
洪渡镇“打镏子”传承人陈庆福,从小受父辈的影响,1975年进入陈家班子,1983年收集整理打镏子曲谱,并潜心于打镏子曲谱与表演组合的研究,熟练掌握100多首曲牌,并创作20多首新曲谱。
在表演上他能自娱自乐,潇洒自如,不仅能深刻表演曲谱内涵,还能创作曲谱以外的含义内容。1972年至今,陈庆福将打镏子搬上舞台,并多次获县级、地区级、省级等奖项。
半边鼓是沿河土家族独有的打击乐器,小巧灵活,声音清脆。表演者边击打半边鼓边舞蹈。2011年4月30日至5月2日,由中国文学界联合会、中国民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展演大赛在常州淹城春秋乐园响亮开锣。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半边鼓舞《开山围猎》作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参赛节目精彩亮相,与来自云南彝族、广西瑶族、四川羌族、广东瑶族、湖南苗族、青海藏族、江苏留左大鼓、河南汉族、辽宁满族的10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角逐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鼓舞鼓乐”奖项,《开山围猎》获金奖。半边鼓舞《开山围猎》来源于土家人打猎的传统习俗,表现土家人祭拜山神与赶猎围猎的过程,分“拜山请神”“围山赶猎”“猎神出山”“永呈英豪”四个乐章,鼓声激越雄浑,跌宕回旋,鼓舞刚健热烈,欢快轻盈。
素材来源 铜仁网信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聚看点】多彩民族有多彩丨贵州沿河土家族:穿越千年,黔东有“唱”不完的故事!
- 鸡熊兔衣服是什么成语_鸡熊兔衣服打一成语_快资讯
- 广东潮州:首次购一手商品住房可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每日快报
- 绍兴嵊州联合开展“园中园、厂中厂”消防安全隐患曝光行动
- 今日看点:天津口腔医院收费价目表
- 亿纬锂能与华宝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_环球简讯
- 世界通讯!中字头、大基建板块震荡走高
- 因美纳NovaSeq™ X Plus在华首批交付-世界速看
- 当前速看:洽洽食品2022年报跟踪
- 世界快资讯丨优秀的可转债基金!
- 寻找TMT投资高手:能跑抗跌、长期坚守|热门看点
- 242篇.金融权利正转向中国
- 全球快看点丨预告:2023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将于5月25日-26日召开
- 中字头、大基建板块震荡走高 中工国际涨超8% 环球滚动
- 半导体板块震荡拉升 存储芯片方向领涨
- 沪指涨逾1% 上涨个股近3800只
- 锂电龙头德方纳米巨亏 机构:近期锂价走势趋稳 板块估值持续修复
- 4月28日空间站概念板块涨幅达2% 世界焦点
- 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海南发布“五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
- 总营收1232亿元!伊利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 全球最资讯丨辐射3新手前期怎么玩新手前期玩法攻略
- 营改增的好处是什么?全面营改增是哪一年?
- 暗黑魔人传_对于暗黑魔人传简单介绍 每日热闻
- 隆22转债783012申股票前面xd是什么意思购价值分析
- :消费电子月度订单不断提升 对二季业绩充满信心
- 万达电影:已经重启《唐探4》的开发制作
- 工信部:将抓紧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每日热闻
- AIGC概念股持续走高 昆仑万维20CM涨停并续创历史新高-聚看点
- 看热讯:昆仑万维午后20%涨停 股价创历史新高
- 佳都科技:已就大模型的行业应用展开深入研究 速讯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今日看点:天津口腔医院收费价目表

亿纬锂能与华宝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_环球简讯

世界通讯!中字头、大基建板块震荡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