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思维:操盘手的那些年》谦和屋读后感11-热点在线
2022-12-05 12:33:54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我们继续来读后感系列。
前几篇地址:
《交易思维:操盘手的那些年》谦和屋读后感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页链接
《交易思维:操盘手的那些年》谦和屋读后感10
网页链接
这几天各位好朋友们的回帖,我都看了,大概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我来说一下我的浅见哈~
首先,被诟病比较多的是——巴菲特,芒格说过,这辈子投资,只需要几次好的机会就可以了。比如,这辈子只需要打20个孔即可!
那么,谦和屋,你现在强调能力圈要广,研究那么多公司有啥用?研究1000家,有啥用?最后只要20家就可以让你发达了!
这个问题,提出者很多很多。我还是挺愿意回答的。
因为,巴菲特与芒格的内容,是“学霸笔记”。
这里面是由两位即努力又运气好还聪明得不行的人写出来的。
记录了他们怎么从无到有直至巅峰的过程。
尤其要注意的是,他们没有降维输出,他们就是平铺直述的。
咋一看,觉得很简单么,觉得,就这?我也可以么!
就像,泰森击倒对手只需要一个前手摆拳。如同呼吸一样简单……
但是,不代表你也可以这样做……
这是不对的,按照这样做,是做不到的,这20个孔,是等不到的。
是需要主动追寻的。
而这个主动追寻的过程,看1000家公司?我看都少了……
二老每天睁眼开始,就不停的看资料,看公司,快一百岁了,还在投研的第一线,每次股东会,大家都可以看到其水平在线。
并且,其持仓也在线,想想看,苹果公司,和六七十年前的巴菲特芒格的世界,有没有巨大的不同?
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能力圈的广度与深度的过程中。他们是可以讲这个话的。
这!才是真相!
很多留言的朋友,我一看其留言的内容,我就知道,基本功很差,不扎实!
看了几十家公司,十来个行业,便学巴菲特,芒格,大谈特谈——人生其实要做减法,不需要研究那么多公司,只需要把握好20个孔就好了!
问问自己,不需要问别人,问问自己就好了!
二老几十年经验,几千家公司,选出来的20个孔,和你十来年经验,几十家公司,选出来的20个孔,能一样么?
能一样么?
我这些年了解,拜访,请教的一些前辈,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不管其是长期持有少量的股票,还是很多股票来回切换。
我举3个亲身经历的案例。
第一个,我参加一些前辈的聚会,他们聊股票,我在旁听,他们全部不聊公司名称,全部都是聊股票代码,您就细品,品品看这种熟悉程度。我在旁边点开雪球app拼命找,哦,这家公司啊,然后看数据,诶,又换了,再找~忙了一下午。
第二个,我曾经和一位年长我一些的朋友一起去调研,他就跟我说,他每天看大量的财报,看到要吐了。
他可是一位50来岁的前辈,搁普通人,应该是钓钓鱼,跑跑步的节奏了。他还是大量的看公司,不停的翻石头。
有一天,我们一群投资者聊到凌晨,我实在困得不行,他和另一位也是收益非常高的前辈聊某行业,他们口中直接报数据,完全不用查资料。
为啥我印象很深呢?因为说到一些数据,现场有人拿手机查,都对的,全印在脑海中。这不熟悉行业与企业能说得出来么?
第三个,有一次,去一位前辈家里请教,我傻乎乎的吃着水果,聊起投资,她说要我去重点看一下这两年增速在50%-100%的行业与企业,好好挖掘一下。
我还愣神了,我心说,这3年会有这样的行业?不暴雷,不下降就谢天谢地了。
我一愣神,眼神一飘忽,她就明白了。
说,谦和屋,你没有研究过吧?
我还说,那不就是疫情受益股么?那也不长久啊……
她说,你没有研究过,功课不扎实。去研究吧,不是疫情受益股,有很多的,年增速50%-100%的,我们招了一群研究员,天天研究这些东西。
她产品今年收益接近40%左右。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
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一个框框里面,这个框框由巴菲特芒格等一众大师的语录组成,牢不可破。
然后,自己就待在这里面,并试图让自己相信,孙悟空为自己画了一个圈,自己就是唐僧!
醒醒吧……
我自己先说,我就是这样的情况。是说给我自己听的,不是批评别人的。
我一开始,就觉得不要这么辛苦,赚多少钱是个够啊~
后来做了私募觉得还是不行,得对投资人有个交代,才慢慢开始琢磨这件事的。
一琢磨,发现不对!
从内心抵制,觉得研究多了没用,最后还是那几家公司。白费功夫。
我其实也没有把握,我也不知道,我扩展自己的能力圈到底会不会有用,搞不好,最后效果也不行。
但是,我认为,这是在大量调查与学习下的行动,且有纠错机制。
为啥呢,一来,我寻找,请教了那么多前辈高手,我发现,大量的都是能力圈广泛,且不乏深度,并持之以恒。
二来,实在不行,我可以退回来么。
扩大能力圈很难,我缩小能力圈还不容易么?
我尝试一年半载的,发现这条路不适合我,我不走了还不行么?
可是,很多人,却不愿意尝试,天天拿出巴菲特芒格的语录来安慰自己。论证自己每天的原地踏步是对的,有二老背书。
恐怕,这是逆水行舟啊。。。。。
总之,这也仅代表个人思考。大家不要学我。
搞不好未来几年下来,发现我是错的。
可以继续观察么,反正我现在也是公开发了产品,有净值曲线的。过几年发现,我跑不赢沪深300,那就把我当反面教材么~也是我贡献的价值之一哈~
谦和屋——
问:几千家公司,怎么看得完啊?
答:看得完,很多年前,我们就都看过一遍了。
问:那您现在跟踪多少家公司呢?
答:600多家。(谦和屋——后记,早几天我看了作者的自选股,大概是1200多家,据作者说,每天会花一小时左右看一遍当天的成交量与股价涨幅。)
看完这些公司,熟悉并了解一些重点公司,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慢慢地知道,参与在这些公司中的投资者的情况,大资金是那些投资者,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小资金们大概是什么性格的参与者。比如,买格力的和买新能源的小资金们,性格就肯定不同,想法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
当这些工作全部做完之后,那么,你再看盘口,你就能从盘口中看到很多背后的思维,然后,做出一定程度的预判。
(作者——反复强调提前一步预判是先知,提前两步预判是先烈)
书——很多人说小哥赚钱是靠坐庄,其实不是,他掌控上百亿的资金,每天面对200多只股票,持仓40-50只股票,单只股票的大涨大跌对业绩并没有太多影响,坐庄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2004年之后,基金行业逐渐崭露头角,此后真正意义上的庄家就开始在A股市场销声匿迹了。2007年大牛市基本上就是一个基金和上市公司主导的大牛市。
……可以这样说,90%以上的股票都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庄家了。
……首先,现在的股票行情根本不需要坐庄。优质的好公司市值自然会水涨船高,劣质公司即使坐庄也无用。因为现在可以通过更先进的资本运作手段进行并购重组或者借壳,而且金融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还要靠落后的坐庄模式来达到预期收益的话,就要被笑掉大牙了。但是,最近几年来,有极少数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越过市值管理的合法区域,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赶着操纵股价的事。这些小动作根本逃不过证监会的监管处罚,一旦受到证监会处罚并被公之于众,上市公司的信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可谓得不偿失。
其次,坐庄模式因为占用资金量大。耗时太长,资金成本太高,特别是庄家与上市公司以及同行之间还有高昂的信任成本。
……此外,现在的监管非常严格,可以用大数据分析你的交易行为,穿透式监管你账户的详细信息。不仅如此,现在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轻易地找出你的实时位置。
……不要以为你做的事别人不知道,人家只是还没收网而已。
……最后,人工智能和程序化交易手段更迅捷且更容易获利,对投资者本人的依赖更小,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坐庄模式。
……综上所述,坐庄模式早已被抛弃。早期的庄家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在市场生存了。要么转行,要么破产,甚至是入狱。
我曾经在音频节目中详细说过我从事私募行业的经历与体验,其中就说到过,对我的监管。很多人觉得,是不是做私募公募的可以通过老鼠仓,场外期权啥的不法手段进行勾兑,赚取不法的利润。
我当时设立私募的时候,是所有直系亲属的账户全部提交,然后受直接监管。里面所有的操作都是无所遁形的。还想老鼠仓,分分钟处理你。
那有人要问了,我不用直系亲属的,用朋友代持,那不就可以了么。
想简单了,现在大数据可以根据股票本身的异动来监控。股票中获利的资金,买点卖点如果对应的账户有关联,或者地址数据有关联,系统会自动提醒,然后,就有专人来排查,还可以结合税务,银行等部门,一查一个准。
各位,真的不要走邪路,歪路。要靠自己的能力与才华。
真的,将来会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在阳光下。
很多人觉得,身边好多听消息的,搞小动作的,最终不也赚到钱了么?
等你做大了,赚多了,你想跑?门都没有,随时收网。你赚了很多很多年的不法收入,一下子全给你没收掉。
这里面不太方便展开讲。总之,各位,一定一定要走正道。
我们来股市,是赚心安的钱,合法的钱,不是赚那种留尾巴的钱,那种让自己可能进去的钱的。
现在,还有人在倡导跟庄。以前有个人,打着专家的口号,说股市有且只有一个盈利的方法——跟庄。
现在这个人自己都跑路到国外去了。
这种事情做不得啊!
书——有人总觉得从研究走向交易只要选好股票和公司就够了。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做好研究和选好股票不过是完成了交易中的一环而已。虽然圈内人人都说需要看重公司价值,研究经济形势,关心国家政策导向,可最终他们不还是在市场中沉浮吗?
落到实际的交易,却是关乎基金生存的净值增长,以及周排名,月排名和年度排名的头等大事。即使说得天花乱坠,研究的水落石出,可最后交易赚不来钱,那就是白搭,这也是所有基金公司的命门。
谦和屋——这里我是深有感触的。
因为,我是从传统的价值投资学起的。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抓住公司,赚企业成长的钱。
当然,长期看,这也是能取得不错收益的。
但是,我实践了8年,总还是觉得有bug在其中。
做实业是真的靠企业成长,或者说仅仅靠企业成长。(不上市的前提下。)
获取收益来源在于工资,分红等。
而投资股票,是没有企业发工资的,而企业分红与否是你不能决定的。可能企业很赚钱,有很多利润留存,但是,他就是不分红,你一点辙没有。
即便是分红,到手的股息率,在A股来说,5%左右,都是很高的了。
而做实业的分红,那完全不是这个数量级。
那么就会出现,赚公司成长的钱,最后这个钱没多少到自己兜里。
这就很尴尬了。
等于说,你可能买一家公司,公司业绩涨了很多,但是,你的持股没涨,甚至还浮亏了。公司的价值增加了,但是,你账上的钱没增加,甚至减少了。
对于这种情况,短期内,大家都能接受。
但是,时间长了呢?
一两年可以接受,三五年可能也能忍。
但是,十年八年的,还能忍么?
而且,我观察下来,能忍几年的人,多数其实最终还是关注股价上涨,因为,他相信忍过这几年,接下来,会一次性把过去几年不涨的股价全部在短期内涨回来。
要不涨的话,那谁受得了呢?
其实现在A股很多公司呈现出这种情况了,五六年股价不涨,但是,公司盈利却是上涨的。港股这种情况尤其多。
我们还是要注意,并做出相应的策略。
我们应该主动寻求更好的办法,更加进化。
比如,有两种心态。
第一种,我就是抓公司的质量。我不去理会股价的涨跌。
第二种,我除了抓公司的质量,还要尽可能利用股价的涨跌。
这两种,我个人倾向于后者。而且,未来会要做更多的功课在后者。
看我们自己怎么选择了。
有人说,这个过程很难。那我认为,投资中,究竟哪个又不难呢?不难的,那不赚钱少么?存银行,买指数,相对都容易,那不就是利润低么?
所以,各位好朋友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学习方式,进化方式吧!~
@今日话题
$沪深300(SH000300)$
$贵州茅台(SH600519)$
$创业板指(SZ399006)$
相关文章
- 中信证券:看好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报道
- 寒潮蓝色预警:内蒙古、华北、黄淮、江淮东部等地气温下降12℃ 局部超过16℃|环球新要闻
-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 总投资约80亿元
- 年报披露机构动向:外资UBS AG押注大消费
- 比亚迪变相降价!两大主力车型最多减8800元 汽车“降价潮”来了?
- 舞台剧《西安千古情》改版复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将会迎来变盘?来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 20CM掀起涨停潮,光刻胶继续走强。
- 通讯!明天有没有机会?
- 天天热点!一剑封喉,明天大盘将长阳拉起
- 环球微动态丨是不是弄错了
- 我不喜欢你了[重生]_重生之再开始
- 碳化硅和凯龙高科的爆炸超预期 全球热头条
- 每天涨跌和过去连续涨跌的有关系吗?
- 再聊中字头
- 广誉远为何拿安宫开路?
- 天天热点评!本公司财务说明_财务说明
- 招商蛇口:2月签约销售金额225.43亿元 同比增124%:环球快资讯
- 环球即时看!万科:本公司已于3月9日以每股H股13.05港元的配售价
- 东阳、浙农签约携手开展元胡全产业链合作
- 热点!京东徐雷:百亿补贴效果超过预期
- 泸州老窖:产品动销总体较好 库存良性价盘稳定
- 动态:凯美特气:拟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 用于过氧化氢等项目
- 50元/瓶的“玻尿酸啤酒”来了 客服:可美容保湿
- 北交所过会数量增至206家! 时隔两个月“后备军”扩容
- 海南矿业与宝武资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全年供应100万吨铁矿石
- 盘龙药业:2023年会将销售终端下沉覆盖到乡镇社区层面
- 世界观天下!董辰经理和华泰柏瑞富利混合A(F004475)调研分享
- 每日看点!切换咏
- 下跌趋势的行业如何割肉和抄底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比亚迪变相降价!两大主力车型最多减8800元 汽车“降价潮”来了?

舞台剧《西安千古情》改版复演:天天速看

明天将会迎来变盘?来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