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四季度经营数据预测——兼谈每个数据背后的思考
2022-12-04 16:16:46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我在对企业净利润做预计时的全过程,重点在于背后的思考逻辑,而不是数据的准确程度,很可能会很唠叨,各位多担待。
洋河在走出困境的2022年表现优异,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0%,并已然超越2021年的全年营收,达264.8亿,净利润也来到了90.7亿,距离百亿利润也仅一步之遥。年度表现如何,就要看四季度的发挥了,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先来看看洋河之前年度的四季度单季表现:
(相关资料图)
众所周知,洋河在2019年时遇到了经营困境,症结在于渠道不畅、员工激励不足、产品力老化。作为应对措施,洋河重新理顺了渠道关系、提高营销人员工资、推重磅新产品“梦6+”,并终于2021年调整完毕。
上面这段话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这里重新拿出来,是因为这个过程会在上面这张表格里表现出来。
先来看营收,2018年四季度的数据是困境之前的正常水平,2019、2020两年的四季度因为渠道不畅、产品力老化等问题,营收下滑严重,调整之后渠道关系理顺了(一商为主、多商配称)、推出了新产品梦6+、海之蓝天之蓝也都出了新款,营收自然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恢复增长(而且这种良好的运营情况暂时没看见减弱的势头),然而代价也是有的:改善渠道关系要付钱、新产品做广告要付钱,于是销售费用自然高出一大截。
还有一点必须知晓,2021年,洋河理财产品踩雷事件被口诛笔伐,结果就是,管理层倾向于更加保守,于是2021年的货币资金高达210亿,足足比2020年多保留了137.6亿,同时,利息收入也达到4.3亿,而2020年仅1亿,这些迹象都表明了管理层对于现金管理更加保守了,这种保守的态度延续到了2022年,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中也能看出来,我们在后面讨论财务费用的时候会再次提到,这里不赘述。
因为管理层更加保守,将现金大部分都留存在银行里,所以2021年的利息收入达到了4.3亿之多,比之前的1亿不到增长显著。体现在上表中为2021年四季度的财务费用2.7亿,同比增长7倍。
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要放到一块说。
我们知道,洋河的股票和理财产品都是“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老唐所说的“笋子”),其中持有的股票是第一层次公允价值次计量,即以股价的波动为计量依据,而除股票之外的金融资产(请允许我统称他们为“理财产品”吧)都是以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中的债务工具(比如某些银行理财及信托产品)以预期收益率为参考依据,权益工具(比如某些合伙企业)以被投资单位期末净资产作为评估依据。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各层次含义,请看我之前的文章:《洋河金融资产探讨》
举个债务工具的例子(仅方便理解,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
洋河于2021年12月1日购入100万某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为两个月,2022年1月31日到期收回,预期收益率为2%,那么在202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日,该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为101万元,同时记录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万元。而当2022年1月31日到期收回时,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并记录投资收益1万元。
所以实际上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一起共同反映了洋河“笋子”的收益率(投资收益中还包含少量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但数量很少可以忽略),如果再细分一下,把洋河仅有的两只股票(第一层次)单独计算收益率,剩余的理财产品再计算一次收益率,就得到下表:
可以看到,即使2021年踩了恒大信托产品的雷,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一直都很稳定,但遗憾的是,管理层必须对踩雷事件作出所谓的“纠正行动”,整体上降低理财产品的持有数量,将更多的资金分配给收益率更低的银行存款,所以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2021年财务费用大增的结果。
回到四季度的比较,2021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4亿,看起来同比变动很大,实际上是因为当年12月4日,一次性计提恒大信托的减值准备2.5亿(以公允价值变动的形式),且当季中银证券的股价变动导致当季贡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亿,合计贡献-3.8亿,扣除特殊事件影响后该项目为-0.6亿,并不存在突变。
到此影响利润的科目都介绍完了,我们总结一下:
1.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走出困境,未来将保持增长,毛利率可以维持;
2.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方面,合理的激励是保持增长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新品已过导入期,广告、促销的投入可以稍稍降低一些了。
3. 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管理层偏向保守,闲钱或将更多保留在银行存款里,利息收入将会保持增长;相应地,金融资产中理财产品的规模将会收窄,收益将会降低,但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无法预测。
铺垫结束,我们终于可以凭借以上结论预测2022年四季度的数据了,如下表:
我们假设2022年四季度的营收达到40亿,这就使洋河2022年全年营收达到了304.8亿,同比增长20%,单季增长17%,这样的增长在顺风顺水的年份并无不妥。营业成本通过全年营收304.8亿乘以前三季度营业成本率25.5%(即毛利率74.5%)再减去前三季度营业成本67.4亿得出,为10.3亿。
同理,税金及附加就按前三季度占营业收入之比率15.2%推算,也是通过全年的数据减去前三季度总和得出,6.1亿。
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都让其与营收的增长率相匹配,即均同比增长20%,以反映洋河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成本,再求出单季数值,分别为17.2亿与6.5亿(注意,这里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优秀酒企在顺风形势下,其营收增长率总是会超过其销管费用的增长率的)。
研发费用无脑猜它1亿。
财务费用有点复杂,我们需要先预测出2022年底的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再用货币资金的加权平均余额乘以2022年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大概为3%,计算过程略),三季度末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为188.8亿元,我们假设四季度还能收到100亿现金,且管理层保守地把它们全部存入银行,那么2022年底的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288.8亿元,2021年底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09.6亿元,加权平均余额249.2亿元,乘以3%的收益率,全年利息收入为7.5亿,前三季度确认了4.5亿,四季度财务费用为3亿元。
洋河依旧持有中银证券和VSPT两家公司的股票,前三季度这两家公司股票价格波动贡献了-2.5亿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意味着洋河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总额为3.7(投资收益)-0.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5=5.4亿,同时,中银证券和VSPT于三季度期末余额分别为8.3亿和2.1亿,意味着理财产品的三季度末余额为153.2(交易性金融资产92.6亿+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60.6亿)-8.3-2.1=142.8亿,同理,理财产品期初余额为185.9-13=172.9亿,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余额为157.9亿。于是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大概为5.4/157.9*4/3=4.6%(此处收益率偏低的原因是,半年报计提了理财产品的减值共计2.3亿,如果加回的话,理财产品前三季度收益率为6.5%,就显得比较正常了)。理财产品收益为157.9*4.6%-5.4=1.9亿元。
两家公司股价无法预测,直接写为0.
所得税费用直接按25%计,为1亿。
终于,我们得到了最后的答案,即在保守的预测下,2022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2.9亿元,全年归母净利润93.6亿元。当然,上面也说过,变数在于销管费用到底能节约多少以及中银证券的股价表现。
老唐的预测为97±2亿元,从之前的100亿元下调,可能也是考虑到了上面所说的各种因素,我没有能力做到如此精确,但可以预估一个保底利润,并将投资决策建立在这个保底利润之上,再者说,对于洋河这样的优秀企业,预估净利润差个十亿又有何妨。
@今日话题$洋河股份(SZ002304)$
相关文章
- 中信证券:看好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报道
- 寒潮蓝色预警:内蒙古、华北、黄淮、江淮东部等地气温下降12℃ 局部超过16℃|环球新要闻
-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 总投资约80亿元
- 年报披露机构动向:外资UBS AG押注大消费
- 比亚迪变相降价!两大主力车型最多减8800元 汽车“降价潮”来了?
- 舞台剧《西安千古情》改版复演:天天速看
- 明天将会迎来变盘?来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 20CM掀起涨停潮,光刻胶继续走强。
- 通讯!明天有没有机会?
- 天天热点!一剑封喉,明天大盘将长阳拉起
- 环球微动态丨是不是弄错了
- 我不喜欢你了[重生]_重生之再开始
- 碳化硅和凯龙高科的爆炸超预期 全球热头条
- 每天涨跌和过去连续涨跌的有关系吗?
- 再聊中字头
- 广誉远为何拿安宫开路?
- 天天热点评!本公司财务说明_财务说明
- 招商蛇口:2月签约销售金额225.43亿元 同比增124%:环球快资讯
- 环球即时看!万科:本公司已于3月9日以每股H股13.05港元的配售价
- 东阳、浙农签约携手开展元胡全产业链合作
- 热点!京东徐雷:百亿补贴效果超过预期
- 泸州老窖:产品动销总体较好 库存良性价盘稳定
- 动态:凯美特气:拟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 用于过氧化氢等项目
- 50元/瓶的“玻尿酸啤酒”来了 客服:可美容保湿
- 北交所过会数量增至206家! 时隔两个月“后备军”扩容
- 海南矿业与宝武资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全年供应100万吨铁矿石
- 盘龙药业:2023年会将销售终端下沉覆盖到乡镇社区层面
- 世界观天下!董辰经理和华泰柏瑞富利混合A(F004475)调研分享
- 每日看点!切换咏
- 下跌趋势的行业如何割肉和抄底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比亚迪变相降价!两大主力车型最多减8800元 汽车“降价潮”来了?

舞台剧《西安千古情》改版复演:天天速看

明天将会迎来变盘?来不及啰嗦,不然明天恐怕后悔都来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