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已经超调,会极限救场吗
2023-08-20 11:32:55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周五,罕见吹了一波,要大干一场。
然后,果然带崩地产,被大干一场。
(相关资料图)
只能说,反指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备被动技能。
下周,给自己禁言一周,希望能忍住。
今天,小猫老老实实整点干货。
现有政策都有什么,看看哪些应该调整。
—————
一、限购、限售、限价
这三个东西是地方住建部门在政府指导下推动的。
限购是设置户籍条件限制购买资格,
限售是设置时间条件限制出售资格,
限价是设置备案价格限制价格波动。
再拔高一点看:
限售是通过增加时间成本遏制投机需求,限价完全属于行政手段。
所以大家更关注杀伤力最强的限购,因为它是直接减少需求。
据我们统计,全国目前还有不到三十个限购城市。
这里面还包括很多“只说不做”的,很多名存实亡的,等等。
比如最近终于官宣取消限购,但实际上一年前就执行了的南昌,
比如把限购区缩小到几个街道,实际上基本不限制购买的兰州。
限购、限售、限价都是长期因城施策的产物,
历史上各地执行非常错中复杂,但其本身的含义又很好理解,
在此不用过多篇幅去说了。
—————
二、首付比和利率政策
这两个事是各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在总行指导下推动的。
如果说限购还有阻绝外地炒房团这么一个抑制投机需求的特点,
那首付比和利率政策可谓是真正的无差别伤害。
特别是首付比。
常有人揶揄,我缺的是那点利息吗?我缺的是首付。
限购限售限价各地执行差异很大,但首付比利率至少有一个统一的全国下限。
以下简单描述首付比的历史变动,看看房地产在过去二十年如何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首付比最早是20%,
2005年收紧,提高到30%;
2006年放松,提出“90平”概念,90平以下降回20%;
2007年收紧,提出“二套”概念,二套升到40%;
2008年放松,首套二套统一降回20%;
2010年强力收紧,先二套升至40%,后一套二套分别再升至30%、50%;
2011年继续收紧,二套升至历史最高的60%;
2014年放松,提出“一套住房贷款已结清”概念,视同首套(30%);
2015年继续强力放松,先二套降至40%,后提出“绑定限购”概念,非限购城市首套降至25%;
2016年继续继续放松,非限购城市首套降至20%。
此后,各地开始因城施策,全国下限未再变化,城市可在此基础上自行加码。
其中,以2015年最为精彩:
当时央行是不同意降首套首付比的,但迫于压力,勉强下调了非限购城市。
言下之意就是:
限购代表城市过热,如果肯取消限购,那首付比就可以自然下调。
所以目前,限购城市首套、二套的首付比下限是30%和40%;
非限购城市首套、二套的首付比下限是20%和30%。
—————
三、住房套数认定标准
大家一直都很关心“认房又认贷”,但是很多人不太了解其具体含义。
这个事其实关系到住房套数认定标准,意思就是买房时会看作首套还是二套。
所谓“认房”,通俗理解是按照拥有住房套数认定,只要名下有房就会成为二套;
所谓“认贷”,通俗理解是按照住房贷款记录认定,只要你贷过款就会成为二套。
最早提出概念的银发〔2007〕359号是有些模糊的,即:
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
并没有定义住房是指购房记录还是实际持有套数。
2010年强力收紧时,住建联合央行、银监发布建房〔2010〕83号,
对二套住房标准打了补丁,明确包括“无房有贷款记录”+“有房无贷款记录”两种,
成为了真正的“认房又认贷”。
当然,这里除了政策加码外,也有补漏洞的原因。
当时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没有全市的房屋登记系统,更不要说全国了,
就借助了2006年起可以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
因此,建房〔2010〕83号特别写到:
各地要把城市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数据不完备的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尚未建立房屋登记系统的城市,要加快建设。2010年年底前各设区城市要基本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
很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很多大城市都仅能做到主城区联网查询。
2014年放松时,创新性提出“一套住房贷款已结清”概念,即:
银发〔2014〕287号: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从这个角度看,二套的标准其实已经降低到了“认房又认未结清贷款”。
—————
三(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究竟归谁管
7月会后,某灯公开喊话,要降低首付比、利率、税费,取消“认房又认贷”。
大家一看,好家伙,这是把别人的职责全推到前面了,就没说自己的啊。
前几天某会上,有人认为央妈对牵头取消“认房又认贷”同样持有消极态度。
实话讲,这里面确实有职责方面不清晰的边界:
A:2010年的二套认定是住建牵头制定的,那么再次修订也要照此规格。
B:目前大部分城市二套标准是2014年金融部门提出的“一套住房贷款已结清视同首套”,2010年的标准早就不适用了。
A:“一套住房贷款已结清视同首套”,重点是“视同”,毕竟住房套数认定标准这种事肯定是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
B:住房套数认定的意义在于区别首付比和利率,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部门是可以自己修改的,没必要带上其他部门。
咱就是说,啥事,都是这么极限拉扯。
—————
四、政策有哪些调整空间?
目前,大部分城市限制政策都取消或者打到底线了,调整的空间不大。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也就像挤牙膏一样扭捏。
例如,去年南京等地已经将首付比调整,最近福州厦门也把二套从50%调到40%。
超过全国下限的城市应该只有个位数了(这还包括四个一线)。
目前,销售已经完全失速,7月至今还在下落。
从数据看,今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应该不会超过10亿平了。
按“保持定力”时“长期中枢10-12平”观点看,显然已经进入超调区间。
都进ICU了,就先别吃中药调理身体了:
把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保障房建设这些长期制度安排往后稍一稍吧。
都进ICU了,就别再说什么节食减肥了:
千万别磨磨唧唧说什么政策边际调整了,要尽快大胆解除前期限制政策。
1.全国取消“认房又认贷”
希望放开成见,尽早谈妥,至少在全国层面取消,保留因城施策。
2.除一线外全部取消限购
2015年就做过,现在已经深刻调整,不丢人。一线可以适度放松。
3.首付比政策与限购解绑
如果2做不到,那全国下限可统一降到20%、30%,保留因城施策。
4.二套贷款利率取消加点
现在首套二套差80基点,如果123都做不到,那这个也算聊胜于无。
5.存量利率出台下调方案
净息差已历史最低,光喊话银行是没动力的,希望尽快出统一方案。
当然,这些都是短期手段,长期还是要尽快稳住信心,增加收入预期。
这种话题,此处略去1万字。
—————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月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出来?
究竟是他们太慢了,还是我们太急了?
那他们慢的有没有原因,我们急的有没有道理?
如果是艺高人胆大,风险可控,我无所谓。
如果是极限拉扯这些不可名状,我很悲哀。
如果是无知无畏,就莫名自信,我很害怕。
算了,不再多讲。
还是期待电影里极限救场的名场面吧:
周末愉快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销售已经超调,会极限救场吗
- 涨幅高达87% 多地充电费用上涨
- 中药股卷进药材暴涨迷雾:是价格盛宴桌下的“炒”药人,还是有苦说不出的“吃”药人?
- 智能电动车的尽头仍是价格战?比亚迪遭遇成本“极限挑战”、新势力面对年终KPI焦虑,下半场卷入“云”端能否打开价格战这把“锁”?
- 明星演唱会搭起上亿资本局:一众A股上市公司刮分“票房快乐”,五粮液等酒企打响“买酒送票”之战,天价票背后是“致青春”也是“割韭菜
- 广发银行已根据监管要求开展全面整改
- 原神三人行先寻明师任务怎么做
- 超值抢购 LG乐金 gram Style笔记本
- 落实落细各项举措 全力以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 美锦能源与武安市等签订氢能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 昨日证监会答记者问的个人解读
- 马斯克又要任性了?X或移除“拉黑”功能 被屏蔽也能发私信
-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适用范围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 “中国天马之乡”的新跨越
- 恒瑞医药转正了
- 羚锐制药的投资逻辑
- 东盟计划发展区域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拟寻求中日韩协助
- 已有证监局要求券商“抓紧制定调降方案及系统调试”,哪些调整正在进行?会带来哪些影响?
- 发行冰点!罕见的“反复延募”频现
- 什么信号?“限购令”扎堆发布,债市走强能维持多久?
- 停止二手房网签、想买房只有新房?诸暨回应
- 又一家!3000万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 河北省人力厅 河北省人事局
- 韩雪分享美照超养眼,与比萨斜塔互动俏皮可爱,鱼尾纹抢镜接地气
- 今日硅胶奶嘴好还是乳胶奶嘴好用(硅胶奶嘴好还是乳胶奶嘴好)
- 3B+M1运行环境搭建(&串口通信)
- 芯原股份临港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启用
- 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剧,期待调整优化政策尽快落地
- 大家为什么都爱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Q2财报浅谈
- 微软推出定制版Xbox Series X主机 999美元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明星演唱会搭起上亿资本局:一众A股上市公司刮分“票房快乐”,五粮液等酒企打响“买酒送票”之战,天价票背后是“致青春”也是“割韭菜

广发银行已根据监管要求开展全面整改

原神三人行先寻明师任务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