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发布《学校“星级食堂”评定规范》 评选要求是什么
2023-07-08 14:03:48 来源:厦门日报 小 中
【星级食堂】
(相关资料图)
105分
根据《评定规范》,学校“星级食堂”评定满分为105分(含加分项)
★一星级食堂:总得分达到90分
★★二星级食堂:总得分达到92分
★★★三星级食堂:总得分达到94分
★★★★四星级食堂:总得分达到96分
★★★★★五星级食堂:总得分达到98分
在厦门,不仅餐厅有“星级”,学校食堂今后也将有“星级”。7月1日,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制定的《学校“星级食堂”评定规范》(以下简称“评定规范”),以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名义正式发布实施。这是全省首个针对学校食堂“评星”的团体标准,已被纳入供厦标准体系。
目前我市共有学校食堂1271个,日供餐量超66万份。据悉,参与“星级食堂”评定的学校食堂,要求近三年不得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近两年未受到食品安全相关行政处罚;同时,还要满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年度等级评定为“优秀”的条件。
“该团体标准的出台,是我市贯彻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重要举措,将促使学校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教育部门共同推动《评定规范》贯彻执行,结合省纪委监委2023年度“点题整治”涉及校园食品安全的工作要求,提升学校食品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星级食堂如何评选?
部分指标及要求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按要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
●向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公示菜谱、食品原料追溯及自检情况等信息
食堂日常管理
●建立并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
●建立并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营养健康
●配备专(兼)职健康管理人员(营养师)
●根据《学生餐营养指南》等标准制定合理膳食营养配餐计划
绿色文明用餐
●采用分餐制供餐
●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食堂加工经营全过程
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
●开展家长、师生等参加的“食堂开放日”活动
●学校应设置畅通的投诉评议渠道
评选标准有何新意?
提升食材品质
●鼓励学校食堂在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品原料采购中优先选购符合供厦食品标准的“鹭品”,从食材采购源头上提升食品品质
评价多元
●引入了师生满意度调查、第三方风险评估等评价体系
●要求学校应充分听取家委会、学生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对于学校供餐的意见建议,完善校领导、家长陪餐制度
倡导节约
●倡导文明用餐、厉行节约,减少原材料采购、备料中的浪费行为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厦门发布《学校“星级食堂”评定规范》 评选要求是什么
- 华为盘古大模型3.0发布会全纪要
- 从闲大女儿账户谈价值投资的不易
- 中电联: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6%左右
- 李大霄:胡主编刚入市就提股市文化进步神速 看来李大霄要更加努力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删除《承诺书》涉及价格表述 敦促车企严格遵守《反垄断法》
- 中电联:2023年预计用电量增速6%左右 部分区域、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 描写外貌的词语
- 驾校情缘老赵孙潇潇(老树开花老赵孙潇潇)
- 汪曾祺:“青年爱看戏曲的很少,什么原因?”
- 我国人工智能蓬勃发展 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 北京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正式上路
- 原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
- 可转债投资的轻松赚钱之道
- 北交所又一个即将爆发的绩优股!
- 公募巨头集体公告降费!业内:长期来看能帮助行业减少“规模诱惑”
- 蔡昉:户籍制度改革可以立竿见影刺激消费 1.8亿农民工或可释放消费2万亿元
- 重大突破,钠电池关键难题解决!产业迎爆发元年,这些公司投产进度曝光,北上资金加码4股超亿元
- 请周知是什么意思
- 马自达昂克赛拉面对这个市场低下了“昂起的头”,还有机会吗?
- 良师育匠心,强师报国行——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论坛暨首届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在津召开
- 上海报业集团参与发起 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正式成立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达4.26亿辆 驾驶人达5.13亿人
- 家校共育 共促成长--安阳市东门小学组织观看《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一讲
- 中国移动发布九天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
- 证监会:预计2023年底前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
- 证监会:即日起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 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
- 上半年全国机动车达4.26亿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
- 巴菲特,重仓苹果的最核心原因
- 说说我的持仓股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李大霄:胡主编刚入市就提股市文化进步神速 看来李大霄要更加努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删除《承诺书》涉及价格表述 敦促车企严格遵守《反垄断法》

中电联:2023年预计用电量增速6%左右 部分区域、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