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业绩增长的背后,有一个大风险,高层套现都不算事!
2023-03-25 21:12:40 来源:雪球网 小 中
这个东西是真说不清楚,谁都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有的人说他们要跑路,有的人说高层也没表个态什么的,有的人说减持套现很正常等等。
(资料图)
所以就先把这个问题和事实摆出来,大家自行斟酌。
我在去年分析药明康德的时候就说过这个事情,但是今年又出了新状况。
按照我之前统计的信息,去年下半年就有两次次减持,八月份减持22个亿,11月份减持50个亿。
半年时间就套现72个亿,这还只是实控人的战绩。
近三年药明康德其他管理层和股东,大概减持套现了200个亿左右。
2023年,又连续发了三个公告。
如上图所示,是今年最近的三个信息。
一、公司
药明康德创始人叫李革,也是学霸,原本考上北大的物理系,最后却进了化学系。
不过对于刚入大学的人来说,都差不多。
学霸在潜心学习和研究的时候,进步都是很快的,李革在分子技术层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妻子叫赵宁,是李革的同学,这对恋人大学毕业之后就一起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在哥伦比亚大学,李革和导师Clark Still一起研究出“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
简单的说一下这个技术,因为现在都在用。
以前主要是采用逐一合成、逐一纯化和逐一筛选的方式,也就用单个化合物来一个个的操作,这样效率当然就很低。
组合化学不一样,是选择一系列结构和反应性能接近的目标,组成一个个模块,然后把这些模块去进行反应从而获得组合成的混合物。
这样一来就可以一次性合成很多个化合物,形成化合物库,多的时候能上万个。
这样解释对于没有化学基础的人可能还有点晦涩,再打一个简单的比方。
我喜欢打台球,就拿台球比赛来举例。
假设有100位台球选手参加“木禾投研杯”比赛,如果场地有限,只有一张台球桌来提供比赛。
那么第一轮筛选出50位胜出的选手,就要轮50次,往后也以此类推下去。
这样是不是效率很低,打完这个比赛可能要几个月。
如果场地很大,有50张台球桌,50组选手同时比赛,那是不是一次性就可以打完一轮,也以此类推,几天就可以打完这个比赛。
所以一张台球桌可以理解为一个个化合物去操作,50张台球桌可以理解为多个组合化合物同时操作。
李革当年参与研究的这个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就是组合化学中的一种。
现在这个技术组合技术很成熟,所有涉及到“分子药物”的基本上都是这个原理。
不过当年算是挺先进的,不过是导师的功劳居多,还是李革的功劳居多,这个不知道。
最后他导师凭借这个技术拿到了投资,创立《Pharmacopeia Drug Discovery Inc》公司,也叫PDD。
李革和赵宁博士毕业之后,短暂分开了一段时间。
李革直接去了PDD当科研总监,毕竟这个技术他最熟悉。
赵宁去了“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比PDD大很多,百年老牌企业。
后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遍地黄金,李革出生在浙江,有浓浓的浙商基因。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决定回国创业。
前面之所以重点说了组合化学技术,这也是药明康德的成功的根本原因。
富士康的成功我们都知道是因为“人力红利”,中国人多嘛,国家不够发达的时候,人力成本低,代工正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分子医药这个东西,有技术含量,但是没有顶尖的技术含量。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方向和模型已经确定了,剩下的就是要专业的人做重复性工作,去把很多个化学物质进行组合,观察反应结果,然后得到数据最好的那一组。
所以工作性质还是需要专业知识的,药明康德总共44350个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就有36678个,占比高达82.7%。
如上图所示,三万多位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就有一万多位,本科生就有两万多位。
所以这个行业非常适合在中国发展,比如美国的研究生成本比中国要高几倍,中国的人才红利可以随便享受。
真正的顶级医药技术,我国离发达国家差距还是比较大,仅从投入上来说,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别看我国有几家医药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好像不低,对于国际巨头来说,就是毛毛雨,几百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是平常事。
有人可能会说,没钱也可以研发出好的技术啊。
咳咳这个吧,偶尔可能还行,正常情况下,任何技术都是需要烧钱的,而且是把钱当纸烧的那种烧。
比如PD药,投入大风险大,所以我国做的不多,很可能几十个亿砸进去,泡都不会冒一个,就没了。
对了重庆啤酒也出了年报,这几天会分析。
药明康德这家公司的最底层逻辑都清楚了吧?
抛开高层套现这个问题不说,目前全世界适合做这块业务,而且做得好的,就是药明康德这类中国代工企业。
因为那些国际巨头虽然技术厉害,但是流程化的研发成本太高,完全没必要。
也就是只要地缘政治不出问题,美国不搞事,药明康德不缺客户。
你看都是巨头吧。
有人可能会问,印度人也多啊,印度不同样合适吗?
印度确实人口多,但是教育离我国差远了,高学历人才远远比不过我国。
那么只要我国的“工程师红利”还在,类似这类情况,我们就有优势。
二、产品
咦,不对,药明康德没有产品,他的业务就是卖服务。
那就解释一下他的业务模式。
具体解释一下这个东西。
CXO的意思是“医药外包”,只是一种统称。
都是从英语单词简化过来的,R是研发的首字母,M是制造的首字母,S是销售的首字母。
所以这三种分别是“研发外包、生产外包、销售外包”。
CXO中间的字母“X”就是“某某”的意思。
那么药明康德明显就属于CRO研发外包。
字母一长串,看不懂没关系,里面是不是没有字母S,也就是没有销售。
那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药明康德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测试,一款新药的整个过程,他都做,只是自己不卖药。
有人可能会疑惑,药明康德既然有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做药卖?
这个还真不是他自己不想,是没人买。
全世界的核心创新药,绝大多数都掌握在那几个国际巨头手上。
更何况那些核心的重要的创新药,人家巨头也是自己研发,外包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规药。
也就是要基于那些巨头的底层技术,有了某些方向和基础,然后再研发。
就好比开发程序,所有的应用软件开发人员,都不是研发,都是基于数据库,用C语言或者Java或者其他语言,按照客户的需求,把东西做出来。
那你觉得程序难道不想自己做一个很厉害的产品,然后所有人都来用,然后大赚特赚吗?
这当然是他们的梦想,但是首先程序员不懂市场需求,即便是靠感觉选择一个方向,做出一款产品,也不懂如何推广,即便是强行推广,也不懂如何运营,即便是弱运营,也不懂如何变现,即便是强行变现,也不懂如何扩张。
你看中间还有这么多环节,都是跟技术没关系的,真同时具备这么多能力,当然是巨头。
药明康德也很有自知之明,用李革描绘的蓝图来说,是这样的:
按照这个梦想,李革要把药明康德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
我觉得吧,这真的就只是一个梦想。
药明康德的成功,就是依靠了中国的人才红利,没别的,要做纯技术型平台,不管从底子上来说,还是从水平上来说,还是从胸怀上来说,药明康德和李革都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基因。
我倒觉得药明康德只要中美关系不出现大的变化,老老实实赚CXO的钱,也挺好的。
实际上业绩确实还不错。
三、业绩
药明康德的业绩一直都是可以的。
增收增利。
净利润的水分没有2021年那么多,2021年的投资收益就高达13.6亿,2022年下降到只有1.9亿。
不过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了7.7亿,所以相对2021年来说,净利润表现是要更好一些。
按照药明康德自己的预测,2023年的业绩增速会大大放缓。
药明康德基本上每年都会做第二年的预测,只要公司说实话,业绩还是可以的。
所以在不计算金融类资产变动的情况下,主营业务的收入那就是确定的。
即便是现在接的新业务,确认收入也不可能在今年完成。
药明康德预计2023年收入增长5%到7%,我们就姑且按照这个水平来计算,用具体业务数据计算更准确。
那2023年化学业务营收按照预测,就应该是。
不对,突然想起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药明康德所谓的“特定商业化项目”就是新冠业务,但是,药明康德从来都没公布过新冠业务具体营收是多少。
为了这个事我之前还打电话向公司咨询,药明康德事真的一点都不负责,尽打马虎眼,就是不愿意告诉具体数据。
为了这个事我差点发脾气。
假如新冠项目占比很高,而且上面我截图的预测数据是假的,是忽悠人的。
很明显这个2023年的预测传递的只有一个信息,特意把那几个主营业务的增长说得那么高,意思是没有新冠业务之后,公司发展依然会很好,大家都继续相信药明康德,都来买公司股票,然后在高位的时候,高层继续减持,然后一年之后,业绩不及预期。
那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今年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发布公告,某个客户撤回或者终止某个订单,导致原本应该增长5%到7%的营收没有了增长,或者负增长?
那还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公司很良心,剔除掉新冠业务之后,主营业务确实表现这么好,今年整体营收增长也确实达到5%的7%?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之前我还真没想这么多,刚准备计算今年具体业务的业绩才想起来。
所以暂时先放一边,欢迎知道内情的朋友,或者药明康德相关人员解答这个疑问。
四、总结
不止是药明康德,那几家就不点名了,就本来就是一个外来物种。
药明康德的业绩这些年也都一直不错,一直都在增长,毛利率波动也不大。
但是公司对待投资者的态度问题,我很不喜欢。
尤其是对于明确咨询某些数据的问题,如果属于保密数据,可以直接说保密,如果非保密数据,还不肯说实话,有点过分了。
我不会有暴涨的期待,也不会只盯着表面信息而忽视内在风险。
这也是之前每次分析文章在后面公布我的理想价位被很多人吐槽的原因。
我可以容忍公司的某些缺点,比如药明康德,高层套现问题我其实没怎么放在心上,即便他说2023年的业绩如果剔除掉新冠项目之后会下滑,我也能接受。
同时也申明一点,对于药明康德,目前没有任何实际上的证据证明他不好,业绩也没问题,我刚才疑惑的几个风险,纯粹是因为公司没有公布具体数据,经过咨询后还没有给出明确回复后,所产生的疑问。
大家也可以自行去求证。
我在没有拿到数据之前,先不计算药明康德的财务,因为怎么算都不对。
另外关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各种风险,这个在我看来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想了有什么用?
如果担心,那就不要碰任何有海外业务的公司,因为没人说得准。
如果不担心,就别想了,想了也没用。
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CXO##医药#$药明康德(SH603259)$@今日话题
关键词:
相关文章
- “药明康德”业绩增长的背后,有一个大风险,高层套现都不算事!
- A股:市场风格已慢慢开始转变,下周这几个方向即将迎来主升浪?
- 全球最资讯丨滨江服务2022年报解析——可以打90分
- 今日热讯:官方:里斯-詹姆斯退出英格兰本期名单,球员腿筋轻微受伤
-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十四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重拾反弹,基金经理看好港股后市结构性机会_环球通讯
- 滴灌通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所启动试营运:今日快看
- 巴菲特:我曾经被枪顶着脑袋拿出10万美金:焦点资讯
- 全球快消息!用常识去判断大金融的估值
- 今日要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 天天亮点!东方电气集团与杭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上城区人民政府签署配套合作协议
- 毕马威: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 当前快报
- 格雷厄姆的十二条投资原则
- 认识的一个客户在一农贸市场里开店,房租一年6万,猜猜这里面大房东二房东各赚多少:世界新视野
- 天天观热点:郑州市:政务部门应当制定政务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落实相关灾备措施
- 朱民:需关注外部宏观变动对整个银行金融资产的影响|环球今亮点
- 美国ITC裁定洗地机品牌添可不侵犯必胜专利权,可正常在美销售
- 每日速看!人工智能:GPT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
- 观天下!机会是要自己把握的
- 渔远比鱼重要
- 当前热点-朱民:需关注外部宏观变动对整个银行金融资产的影响
- 中原证券韩军阳:建设先进科技平台 助推私募量化投资
- 张文宏:我们离走出“新冠”已为期不远-世界动态
- 运达股份临平基地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
- 黄奇帆: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带来“大海效应”等三方面红利
- 楼市:吵吵闹闹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 当前速读:股票投资要牢记的13个案例(九)
- AI板块的现在和未来|环球资讯
- 胡思乱想:以中证全A推演牛熊大局
- 杉杉股份回应:新任董事长选举合法有效
热文推荐
排行推荐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十四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重拾反弹,基金经理看好港股后市结构性机会_环球通讯

滴灌通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所启动试营运:今日快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