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首网--做灯饰流通加减法
2015-10-10 15:17:07 来源: 小 中
在总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灯饰行业的生意大受影响,商场门庭冷落,经销商营业额下滑,工厂开工严重不足。
灯饰商场现状:
经历2008年前后的房地产热浪冲击后,各地的灯饰卖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新建为主,部分是旧场改造。其容量大大超出市场的需求,2012年开始就开始饱和并显疲态。
以全国最大的灯饰交易集散地中山古镇为例,在某灯饰广场开业取得骄人成果的有力号召下,陆续有新的灯饰商场建成,甚至有些大灯饰厂家将自己的门市大楼改造成商场出租。新的商场面积从10万平方米到30万平方米,还有一个80万平方米的尚未完工,更不用说由政府牵头的尚未动工的巨无霸“灯王广场”。短时间井喷,市场根本无法消化。其中30万平方米的商场原计划2014年10月开张,后来推到2015年3月,至今招商仍未如理想。
其他城市灯饰商场的规模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普遍是进入供过于求的阶段。除了中心地段和很长经营历史的商场可以获得理想租金甚至还可以加租,多数是苦于招租甚至被迫改作其他用途,各种方法陈出不穷,甚至搞产权式商铺也收效不明显。这些商场不像中山古镇那样,服务对象主要是经销商,而是主要面对消费者,大而全未必有效,走特色经营,避免恶性竞争才是良策。
灯饰工厂的现状
灯饰工厂是普遍开工不足,有一部分工厂已经倒闭,早两年连学徒工都难招,现在可以认真地选择甚至十里挑一,以前只有国企机关才可以享受的“双休日”已经惠及普罗大众。工厂区附近的小食店和商店的生意也逆市火红起来,因为晚上也没有很多机会加班了,工人们工余时间充裕,除了睡觉外,总得有地方去消磨时光。
除了市场需求下降让工厂的任务不饱满,销售人员和经销商的“飞单”和“挂羊头卖狗肉”行为,更是工厂的心头大患,好不容易开拓的市场,一转眼就易主了。
一些大的经销商联盟近两年开始进入生产领域,而且今年的步伐加快了,意在建立自己的包产包销的体系,这个新形势令原有的工厂倒吸一口凉气。
灯饰流通新模式
遇到困难,各方都要探索新方法,谋求新的出路。“舵首模式”就应运而生。 商场与厂家直接对接,有实力的经销商以经营者身份参与商场营运, 制定新的利益分配模式, 以达到加强管理,增加效益,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多赢局面。

其具体内容就是做灯饰流通的加减法。
对于商场来说,直接与厂家对接,增加了产品的多元化竞争力和产品安全性保证,全面合理布局, 减少因经销商逐利导致的恶性竞争,确保商场的有序经营和档次定位。
对于经销商来说,以经营者身份参与商场营运,凭借人脉和专业服务来谋取收入,增加了信心和甄选产品的范围,减少了租金和库存的沉重压力, 轻装上阵,确保商场由专业人员专心营运。
对于工厂来说,直接与商场对接,增加了产品投放的安全性,尤其是通过舵首网的模式复制,可短时间在众多城市同期发展,增加销售,减少因销售人员的自私行为和经销商的叛逆带来的巨大损失。可以专心生产和研发新产品,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甚至乎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节省经销商环节,可以减少中间一部分的税金和费用,增加了实惠。
不能否认,并非所有对象都适合参与“舵首模式”。一旦参与其中,是对各方都是多赢共利的。“舵首网”运作团队由灯饰人、网络精英、营销精英、设计师等专业人士组成,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提供专业服务和协调,还有基于自购服务器的O2O交易平台,可以让灯饰产品得到更大的展示空间和更佳的展示效果。
推荐阅读
今日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