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市:被打了“欠条”的征地补偿款
2015-09-06 11:41:12 来源:中国青年网 小 中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3.2万人。现辖一区(洮北区)、两县(通榆县、镇赉县)、两市(洮南市、大安市),三个省级开发区(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五个工业集中区(白城工业园区,洮北、通榆、镇赉、洮南工业集中区)和一个在建的生态新区。
为了推动白城市经济发展,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白城市工业园区实施的征地工作,2012年10月26日白城市政府启动了白城市生态新区的建设,由于补偿标准不一、发放不及时等存在的“暗箱”因素,有些土地补偿款甚至出现了“先打欠条才能发放补偿款”的怪像,欠条理由却是“给领导的回扣”。时光已过去,4年来,村民一直在努力追求真相,但直到现在也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
随着失地村民不断的举报和上访,笔者也跟随失地村民,深入实地了解正在建设中的白城生态新区,那些因失地而迷失自我的村民和隐藏在土地补偿背后哪些“见不得光”的秘密。

(正在建设中的市民中心办公大楼)

(白城市正在建设中的检察院办公大楼)
村民:领取土地补偿款 必须先打欠条
保平乡(街道)地处白城市洮北区,是白城市的交通要道。2011年被征地之前保平乡有大量土地需要征收,敬老院的稻农就是其中之一,涉及35户村民,200多垧耕地被征收(当地:1垧=10亩,1亩=1000平方米)。
这里的稻农介绍,2011-2012年间,负责生态新区征地工作的白城市生态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是以白城市委的八大局要搬迁的理由要求征地的,需要征用我们正在耕种的200多垧地,我们都拥有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并且有土地证,30年不变。原来这些土地都是盐碱地,都是我们开荒种植的,都是好耕地。承包后,这才耕种10多年就被政府新区征用了。政府在征用后建起了生态新区,不但进行商业开发,还建起了别墅洋房、人工湖。并且同时征用的相邻地块因为所属权不一样,政府给出了不同的补偿标准。而且政府答应给的补偿,却被要求先打欠条“扣除领导回扣”条再发放补偿,否则不予发放征地补偿款。
由于地已经被征收,生态新区的拆迁,原保平乡敬老院的稻农自2012年到现在都在外租房居住,因为村民们对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无法接受,为了讨回公道,他们一直举报和上访,四年过去了,事情一点进展都没有。
村民李凤竹称,2011年,白城市工业园区当时韩姓工作人员来家里说政府要征用自家的26亩地,自己感觉是政府工程,就同意了政府的方案。并收到了工业园区先期支付的征地补偿款50万元,所欠部分征地补偿款一直未予到位。
2012年,生态新区领导陈雷等又来家里,说“ 26亩地被生态新区以60元/平米(当地1亩=1000平米)的价格又重新征收了”。并重新签订了第一轮的补偿协议,通过建设银行收到了政府的第一轮补偿款。
然而值得怀疑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在和政府谈妥重新征地方案后,被要求先退回第一次给予的50万元征地补偿款才能拿到重新征地方案的补偿款,但是退款却不是直接退到国家财政。
据李凤竹介绍“那天刘华(敬老院稻农)带着政府征收办的人,要求把退款直接打到刘华的个人帐户上”李凤竹怀疑说。“当时就觉得蹊跷,但是那是政府征收办的人要求的也就没有过多怀疑,就把钱打了过去,但是政府征地,政府出补偿款,按理说,钱应该退给国家财政的,怎么就退给个人了”,他很迷惑,为什么一笔50万元的国家补偿款,会被要求转入个人账户呢?
更巧的是,李凤竹提供的一张邮政储蓄的存折显示,2012年8月10日,流水号2204206的账单显示,“转园区刘华50万元”。对于为什么是手填的记录呢?李凤竹回忆,“当天邮局工作人员说,打印机有点问题,就直接用笔记录了”。

神秘人物:刘华

(稻农们没有委托刘华的证明)
据村民张国春反映,在征收了敬老院22户稻农的全部土地后,因为后来村民们了解到相邻的长青村被政府征用的地政府在补偿了60元/平米后,政府又给了二轮补偿,每垧又给了60万元,村民开始不停的上访。最终白城市生态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白新信处字【2014】2号”文件给出了处理意见,对占用的保平敬老院36公顷土地于2014年1月20日追加补偿12万元/公顷。
可是就在处理意见出台后,当村民们去生态新区领取补偿未果,并多次找到当时的负责人陈雷主任时,却被要求找村民刘华去领,但是找刘华领,就必须先根据刘华的要求打欠条,否则就领取不到钱!
让村民们想不明白的是,政府的补偿标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第一次补偿时每户村民都有自己的名头帐号,经过多个部门和手续才通过建设银行取得的钱,为什么第二次补偿时政府就把几百万元补偿款打到刘华一个人的个人帐户上,刘华也不是村组织干部,并最终导致每户村民不打欠条就不给补偿款。
据村民李凤竹介绍,在领补偿款时,“刘华是这样说的,必须先给我打张10万块钱的欠条,这钱不是我要,是给陈姓和邵姓领导的回扣。”就这样,李凤竹的26亩地第二次应该领31.2万元。但是给刘华打了10万欠条后,实际上只收到了21.2万元的征地补偿款。
根据村民的初步统计,给刘华打欠条的村民有刘银龙8万元(二次)、周福兰1万元、刘汉龙8万元、杨清云8万元、王素华4万元、李凤竹10万元、张国春15万元,合计54万元。
在调查过程中,还有比李凤竹情况更惨的,甚至在和政府签订了补偿协议后,房子扒了,却出现了政府耍赖不给钱的情况。
村民杨清云,与2012年10月15日和白城市土地房屋征收综合办公室(以下简称征收办)签订了《生态新区土地征收与补偿协议》,征收自家的3万平米土地,以安置费的名义补偿180万元。但一直没有收到政府的补偿款,最后不得不把征收办起诉到白城市洮北区人民法院。
白城市洮北区人民法院于2014年8月21日判定征收办给付杨清云安置费180万元并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杨清云,直到2015年8月初,才收到政府通过村民刘华转过来了86万多元补偿款(这其中杨青云又拿出30万元给律师作为律师费),其它那100来万政府仍旧未予补偿。
杨清云介绍说,在领取政府的第二轮每公顷12万元补偿时,也是通过刘华领到的,自己也被刘华要求先打了个8万元的欠条,本该领到36万元补偿,实际才领到的24万元补偿。
那么这个刘华到底是什么人呢?不但能代替政府财政向村民发补偿款,还能帮拆迁办领导拿“回扣”,他和政府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户口:被征地稻农户口无从着落
稻农费贵友反映称,我们这些农户土地被白城市生态新区征完后,户口也不在生态新区。当我们到保平乡(街道)派出所(征地前户口所在地)开户口证明时被告知,我们的户口不存在。后来打听才知道,我们的户口被转到东风乡企委四社,其实这个单位不存在。该单位只是户籍名称单位而已,更是一个没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莫须有单位。因此,我们没有生活保障,我们家的孩子上学开个户口证明都开不了,我们的子孙将成为黑户。
又称,我们的土地被生态新区征用后,土地也没了,也没有任何政府单位管我们,生活无着落,更没有社会保障。白城市工业园区征地时,当时承诺答应的挺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又把我们划给生态新区征地范围之内。结果,户口也不知道落在哪儿了?我们也曾多次上访到白城市人民政府,但至今也没有解决我们所反映的问题,我们老百姓真是没有说理的地方。
最后非常气愤的说,你们政府征用土地我们也支持,政府不能不考虑我们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甚至征地后我们的户口也没有着落了。
村民质疑:生态新区是否生态?
与建设生态新区所引起的纠纷不同的是,生态新区是否真的生态呢?
公开资料显示, 白城生态新区位于铁南片区,基地由平齐铁路、长白路、绕城高速围合而成,规划总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南部新区打造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市级商务、商业和生态居住,建设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等功能。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68.22万平方米,容纳居住人口9.8万人。这个生态新区未来将成为白城市的新城区。
据村民们反映,政府征用耕地土地达几千亩之多,其中利用上千亩耕地挖人工湖,出售给开发商碧桂园建洋房、别墅,盖政府办公大楼。那么村民们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呢?
在生态新区的展示栏里,关于生态新区的介绍是: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部署,白城市委、市政府站在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统筹推进“四化”、坚持“五大发展”、打造“六大功能区”,加快建设吉林西部特色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高度,经深入调研、科学论证,2011年底提出建设生态新区的战略构想。
生态新区总体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三个板块:核心区8平方公里、配套区7平方公里、拓展区10平方公里。核心区主要建设市民服务中心、课文中心、碧桂园城市综合开发、金绿生态中央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卖场,教育、文化、卫生、公务员小区、职业经理人小区。拓展区主要建设高端商务会所别墅群、湿地景观公园、国防军事文化产业园等。截止目前,已经完成累计投资18.3亿元。
其中鹤鸣湖工程总建设面积93.73公顷,预计总投资3.6亿元。白城生态新区市民中心占地面积0.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4亿元。

(村民张国春指认远处政府打造的人工湖)
村民张国春告诉笔者:“政府征用我们上千亩土地,说是建设生态新区,结果确投资3个多亿,用1000多亩耕地挖了个人工湖。原来村民们用从内蒙察尔森水库引过来的水浇地,现在地没有了,政府用来变成人工湖了。是不是有些劳民伤财呢?”
“政府征用了大量的土地,结果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很多土地被荒废。”

(位于在建的办公大楼前的上百亩荒废的土地)
稻农们同时向笔者反映称:“我们不停的上访、举报,也有媒体来采访过此事,但是最终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都没有报道。我们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和我们土地相邻的长青村的征地补偿每垧就是120万元,我们的每垧才72万元,政府的征地补偿标准到底是多少,为何同地不同酬?而且还被人从中间“抽成”。希望这件事引起国家纪检机关的重视,把属于我们的利益还给我们。”(文/无界)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
推荐阅读
今日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