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投机?投资圈乱象丛生
2015-08-14 11:20:59 来源:中华网 小 中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地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草根创业者的行列,这也迫使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浮出水面,虽然这与我国现今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相符,但青春者说希望警醒广大草根创业者们:投资并不如想象中美好。
下面青春者说为大家罗列出一些创投圈内的投资乱象,以期引发大家的深思。
熟人当道,创业看脸

正如前文中提及的,现如今草根创业项目如过江之鲫,数目之多,不亚于公司招聘收到的漫天简历。许多投资方关注更多的不是投资项目质量本身,更多是通过现有的人脉关系即熟人关系寻求投资目标。乍一看,这是投资方的单向志趣,我们无权干涉。但从长久的创投发展来看,这无疑扼杀了大量创业者的求生之路。在项目质量相差不远的前提下,有熟人关系的创业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相较于没有人脉关系或者社会背景的草根创业者,他们只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寻找投资方上面,而不是项目或者产品的发展上。
投资行业鱼龙混杂,孵化器遍地开花

中国的创业浪潮催生了大量孵化器的诞生。清科集团发布的《2014天使投资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国家级孵化器达约600家,非国家级超过10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累计孵化企业约6万家,数量和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在全民创业热潮蜂起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大肆创建孵化机构。但各地区在汇集资源支持创业的同时,并没有做好全面的孵化器规划,投资千万级成立起来的孵化器却并没能发挥作用的例子,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更有大量效仿3W咖啡的孵化机构,不但没能承担孵化作用,甚至不能维持日常运营,这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造就了投资孵化行业的虚假繁荣景象。不仅如此,青春者说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有95%的孵化器只关注创业初期的公司。企业发展之后,孵化器发挥的不能只是引进投资这一基础作用,更多的应该是落脚在关注企业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上面。然而,现存的孵化器,更多的还是专注于企业发展最初期的扶持建设方面。
专注投机,而非投资

基于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我国的创投圈又衍生出第三个“投资畸形”的现象。在大多数无资源的草根创业者渴望寻求投资人的青睐,以及全国各地孵化器丛生的双生条件下,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消费”关系。投资方与投资方扎堆在孵化器或者创业咖啡厅中,投资方每天“勾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创业者,草草了解各自的意图之后,便许下承诺,可以投资几百万供其发展,创业者更是单纯地认为,长时间的坚忍终于获得“天使”的垂青。然而,事实却是,投资方根本不会关心手里投资的这些创业项目。据青春者说数据统计,在我国现存成熟的投资机构中,投资成功率最高的才不过30%,绝大多数的投资方更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在现如今的投资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方只关注投资数量而非投资质量的情况。每个公司投资一两百万,对于投资人来说并没什么大的影响,如果投资十个项目,最终有一个孵化成功,那么回报率是远高于当初投资的十家公司的总投资额的。所以,现存的大量投资方,我们与其称之为投资,不如称其在投机。
公开集资,变相投资

前文提及的三种情况,更多涉及的是创投圈的内部情况。但当投资机构选择公开募集资金开始,投资就开始蔓延到社会大众的生活之中。青春者说发现,在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通过公开集资的方式,变相投资的乱象:某些地区打着股权投资的旗号,利用《有限合伙法》不完善之处用传销的方式欺诈募集资金;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变向吸收社会存款,从事房地产放贷,包括某些著名的创投机构,开展所谓夹层投资业务,实际上就是变向的放贷;通过银行去吸收分散的居民存款,变向的去投资。以上的三种情况,不过是投资乱象的冰山一角,实际上投资行业的混沌与杂乱远超我们普通人的想象。
投资方突然撤资,企业无力支撑

投资方突然撤资,这种情况对于个体投资人来说,并不多见。因为企业如果还没发展起来,投资人单方面撤资,获利甚微,并不划算。相反,相较于个体投资人而言,投资机构可能基于双方信息不对称、个中误会、投资方看不到希望、投资方机构内部问题等方面的原因,选择撤资。但无论哪方面的原因,投资方突然撤资,都会对一个正处在发展中的创业项目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的创业公司失败案例总结分析可得,创业公司失败无非两个原因:创业者放弃或资金链断裂。专注于企业发展的创业者们,特别是对于那些草根创业者来说,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做准备,更没有资本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极少能够盈利并获得独立发展,更多要靠投资人的资金支持才能发展下去。同时,企业发展、项目推进、产品迭代、日常运营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能还未挨到创业者找到次轮融资,公司便已支撑无力,无奈夭折。
在当今国家主推的创业浪潮下,创投圈出现了远不止前文盘点的投资乱象。虽然大政之下,出现个中乱象是难以避免的,但青春者说认为:国家若想实现创业热潮的长久推进,还需制定出更多落地的法律法规,综合整治投资圈的不良现象,实现“创-投”的良性循环发展。
推荐阅读
今日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