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集团志愿者陪留守儿童喜迎佳节
2016-05-06 16:56:37 来源:中国网 小 中
三生集团“手拉手”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正在行动。此次活动也正如三生集团所期待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呵护孩子们的快乐童年,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希望借三生集团志愿者的力量,能够发动更多人参与进来,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真正用心去了解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他们搭起快乐的桥梁。一下就跟随三生集团志愿者的行程来详细了解下这次活动。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属于孩子的节日,这一天大多数孩子们会收到父母精心准备的各种好玩的礼物,在爸妈带领下来到游乐场、动物园游玩。这一天,孩子们还会许下各种各样的愿望。对于来自四川广元的小俊(化名)来说,他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爸爸妈妈都能多陪在自己身边,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他的愿望却常常会落空。
第一次难得的远行
像小俊这样的孩子,是众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朴素的生活场景和上学场景,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们像小草一样坚强而自立的生活着。与爷爷奶奶的相守,与伙伴们的嬉戏,与志愿者的真情对话,过着‘草样童年’的留守孩子们跟其他孩子相比并无太多的不一样,只是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亲情的强烈渴望。“一部《留守》记录微电影,真实记录了国内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状况。
这部微电影发布在“手拉手”三生集团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启动仪式上。这是一个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与三生集团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联手举办的聚焦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旨在真实了解国内留守儿童生活及心灵现状,并为孩子们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让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也因为这个项目,小俊才能够第一次离家远行。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到天安门,第一次去海洋馆,第一次参观博物馆……这诸多的第一次,对于他来说都是难得的,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非常忙碌,极少回家,他只能与爷爷奶奶相守在农村的家里,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别说远行,就连在家乡里的生活,也是单调枯味的。
但小俊却没有责怪爸妈的意思。小俊说,他很想念爸爸妈妈,也很希望他们能够经常回来看看自己和爷爷奶奶,但他也知道爸爸妈妈为了家里更好的生活条件,选择在外辛苦的工作。他不会责怪爸妈,反而还学会照顾好自己,让爸妈在外放心。
站在舞台上的小俊略带怯怯的表情说出这些心里话,让在场的大人们都感到欣慰与感动。这些超越年龄的懂事与坚强,其实在其他留守儿童身上也能找到。当我们放下对留守儿童“孤僻”、“自闭”等固有印象,走近他们,聆听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自立与坚强,足以让我们感到惊讶。
双面的“草样童年”
与在台上的羞怯相比,在台下,小俊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和其他伙伴在一起玩时也常常是充当“孩子王”的角色。但他调皮却不捣蛋,甚至生活中也充满了强烈的正义感,时常帮助同伴,爱打抱不平。
每天下午放学,小俊在和伙伴们边走边玩、追逐打闹嬉戏中回到家。此时,爷爷一般还在山上干活没回来,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他会给奶奶讲在学校的一些趣事,然后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赶忙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
写完作业后,小俊就会跑到厨房帮奶奶做饭。烧火、洗菜、扫地……这些家务活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做起来灵巧娴熟。然后,爷爷从山上回来,奶奶的晚饭也做好了,他就会主动帮奶奶摆桌子、拿椅子、端盘子,做家务活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细心观察会发现,在学校的活泼调皮与在家中的乖巧懂事,充满反差的两面在小俊身上同时表现出来。一方面是渴望通过表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另一方面是“小鬼当家”,为的是不让父母担心牵挂。
三生集团志愿者杨薇感叹道,这些孩子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教导,但他们都很顽强,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强,也特别希望能够出人头地,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能减轻父母的负担。杨薇还说,其实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就是有人陪伴他们玩耍,聊聊天。杨薇觉得,虽然志愿者们不能替代父母在孩子们心目中的位置,但却可以通过真诚相待为他们带来快乐。
手拉手跳出对亲情的渴望
那天下午,在北京妇女儿童博物馆里,孩子们还认真的彩排了第二天仪式上的表演。这是一支《手拉手,祖国更美丽》的手语舞,通过肢体语言,孩子们表达着对亲情的无声渴望,像是在对父母默默的诉说:亲爱的爸妈我想你,但请你们放心,手拉着手的我们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虽然是彩排,孩子们却使出了正式表演的劲儿,每一个动作都希望做得到位。不善舞蹈的小俊表现得十分认真,事实上,无论对待什么事情他都非常的用心。长期的亲情缺失不免让他缺乏安全感,渴望被尊重与认可。小俊自己知道,为此他必须更加努力。
坐在仪式会场的座位上,孩子们都满心欢喜的观看着台上由主办发精心准备的儿童节联欢节目。这一刻,他们忘记了亲情不能相伴的伤痛,忘记了生活的艰难和苦味。与三生集团志愿者的游戏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相伴相知的快乐。
推荐阅读
今日热点
